毕业论文企业协同效应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6级工商管理 企业协同效应研究 PAGE 1/ NUMPAGES 8 企业协同效应研究 ——企业并购、分拆重组及战略联盟中的协同效应研究 【摘要】本文对协同效应的概念做了简要介绍,并结合不同的案例对企业的并购、分拆重组及战略联盟中的协同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指出不一定是企业并购才能获得协同效应,企业的分拆重组与战略联盟同样能产生协同效应。 【关键词】企业并购 分拆重组 战略联盟 协同效应 引言——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的发展趋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背离倾向:一方面,大型化的趋势明显,特别是随着国际购并浪潮的迅猛扩展,大型、甚至超大型的跨国公司不断涌现。目前已有的约6.5万家跨国公司,已至少能控制全球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60%和国际直接投资的90%,并且,大型跨国公司的影响力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经营灵活性大,技术创新动力强的中小企业也在蓬勃发展。这两种倾向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即企业的发展取向似乎存在着规模悖论。但深入考察可以发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与以规模为导向的企业大型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即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内生于大企业发展的),并由此引申出企业的并购、分拆重组及战略联盟。而这三种企业行为的核心内容和目标,便是获得或者提升企业的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的基础理论 ㈠、国外协同效应研究理论概述 协同效应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并购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才开始被人们所认知,并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因此,对协同效应的研究,主要是根源于企业的并购行为。美国学者,H.伊戈尔.安索夫(H.Igor.Ansoff),于20世纪60年代第一个提出了协同的理念,协同被认为是公司与被收购企业之间匹配关系的理想状态。以往的商业文章经常把协同表述为“1+12”,其含义是指一个公司通过收购另外一家公司,使得公司的整体业绩好于两个公司原来的业绩的总和。”安索夫对协同的解释比较强调其经济学含义,亦即取得有形和无形利益的潜在机会,以及这种潜在机会与公司能力之间的紧密联系。他认为协同模式的有效性部分地源于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也包括其他一些被他称为“经理的协同”的比较抽象的好处。日本的战略专家伊丹广之则把安索夫的协同概念分解成了“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两部分,其中互补效应是指通过提高实体资产或金融资产的使用效率来节约成本或增加销售的方式(Andrew Campbell,2000)。伊丹承认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经常同时发生,但他认为互补效应不是协同的真正来源,只有当公司开始使用它独特的资源——无形资产(既可能是商标、顾客认知度或是技术专长,也可能是一种可以激发员工强烈认同感的企业文化)时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协同效应,并且由于这种协同效应很难被对手复制,因而可以给公司带来更为持久的竞争优势。马克.L.赛罗沃(Mark L Sirower,1997)认为“协同效应” 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协同概念都对管理理念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许多管理文章开始把获取协同效应作为并购发生的一个重要动因,并对协同效应进行了不同的分类。柴特基(Chatterjee,1986)将并购协同效应分为合谋的、经营的和财务的协同效应三类。卢巴金(Lubatkin,1987)将协同效应分为技术的、货币的和多角化的协同效应三类。鲁梅尔特(Rumelt,1974)将协同效应分为财务的和经营的两类。此外,在J.弗雷德.威斯通(J Fred Weston)所著的《接管、重组与公司治理》一书中把管理协同效应也列为与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并列的一类协同效应,并认为它是混合兼并的一个重要动机。事实上,不管是从哪个角度去研究协同效应,其核心都是为了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企业效能的最大化,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㈡、国内协同效应研究概况 我国经济界对并购协同作用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十余年来学者们对我国并购发展的动因、特征、作用、政府行为及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且热烈的探讨。许明波对财务协同效应的表现形式(合理避税效应、价值低估效应及预期效应等)进行了论述;陆玉明强调分析了不同类型兼并中的潜在的经营协同效应;刘文刚分析了无形资产对企业并购的影响,认为在企业并购中依托品牌、企业文化、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优势的转移和发挥有利于产生协同效应,并极大提高并购绩效;王长征以企业价值链评价为基础将协同效应分为纯粹增加效应、加强效应、转移和扩散效应和互补效应四种类型,并对如何通过价值链重组实现协同进行论述;同时还有些学者运用反

文档评论(0)

159****17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