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修改诗歌鉴赏:炼字.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春夏秋冬,走过四季都是诗 天地之间,人生百味皆成文 诗 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路过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时,船靠码头,他站在船头上,极目西望,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皓月当空,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起金陵钟山(又名紫金山)的亲人来了。他走进船舶,拿出纸笔,略一思索,就写了一首题名《泊船瓜洲》的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情境导入: 古代诗歌鉴赏之 炼 字 1.(2012·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①游灵武 [唐]贾岛 曾(céng)宰西畿(jī)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 ①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问题搭台: 答案示例 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命题揭秘】 “炼字”就是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写事物或表情达意。分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所深藏的感情,或品味其形象深刻的表达效果。 高考对于“炼字”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 1.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请作分析。 2.对某字进行赏析或说说某字的表达效果。 3.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4.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探究立骨: 【答题步骤】 第一步:该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就写,没有不写)具体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什么形象(景、物、人),概括说一下(必答)。 第二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将画面具体展开,展开时要注意突出画面特征,分值少的题可省略这步)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必答)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显示诗歌的抒情技巧、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 一般说来,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形容词,有时也要注意副词、数量词和叠词的锤炼。 【知识精要】 1.动词的锤炼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yù)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之情态,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表达了诗人对旧居依依惜别的深情。 2.形容词的锤炼 【例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①。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 ①氛垢:尘埃。 颈联“白水明田外”中“明”字最精练传神,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明”即“明亮”,它形象生动地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烘托了一幅色彩明朗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3.数量词的锤炼 【例4】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该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示例一)

文档评论(0)

4442226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