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低燃料比条件下的高炉操作.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用控制炉腹煤气量指数,降低吨铁炉腹煤气量和风口耗氧气量来降低成本。 降低成本的正确方法 0 + - 1200 +13.60 FeO+CO=Fe+CO2 氧化铁的间接还原 + - + 800~1200 -172.34 CO2+C=2CO 溶损反应 + 0 + 1200 -158.78 FeO+C=Fe+CO 铁的直接还原 0 + - +283.31 CO+1/2O2=CO2 CO燃烧 + + 0 +408.76 C+O2=CO2 碳素完全燃烧 + 0 + +125.45 C+1/2O2=CO 碳素不完全燃烧 CO+CO2 CO2 CO 煤气成分的变化/% 温度范围 /oC 热效应kJ/mol 反应式 反应名称 在高炉直接还原消耗的热量比间接还原多消耗热量为:13.60+125.45+283.31=422.36kJ/mol  如果用风口燃烧碳素的不完全燃烧的发热125.45kJ/mol来补偿,则风口前要多烧掉约3.4mol的碳素。  我们往往认为炉顶温度不高,就是炉内的热量利用不错。其实化学潜热没有利用,这是大头。 反应种类和温度及反应生成热和煤气成份的关系 5.2 反应热量  法国钢铁研究院A.Ristr 教授为了高炉过程控制创建的高炉操作线图,我们可以利用操作线图的知识,当炉身效率下降,炉顶煤气利用率 下降时,A点向操作线图的左侧移动,离W点的距离增加。风口处燃烧的碳素增加,冶炼单位生铁的热消耗量增加。由于目前2000m3级高炉的强化程度普遍过高,提高每炉腹煤气量指数1m/min,燃料比上升3.0kg/t左右,而风口燃烧的碳素的上升较燃料比的升高还要多。这就从理论上说明了控制炉腹煤气量指数的重要性。因此国内外先进高炉对吨铁鼓风带入的氧气量和风量都十分重视,并作为高炉月报中分析高炉炉况的重要组成部份。如宝钢吨铁耗风量长期在950m3/t左右,德国施威尔根2号高炉2013年平均利用系数2.182t/(m3.d),燃料比502kg/t,富氧率5.4%,吨铁耗风量928m3/t,汉博姆8号高炉甚至只有852 m3/t [3]。 倒V型       W型                倒U型  倒V软熔带。能够充分利用煤气的热能和化学能、煤气利用率ηco高。  W软熔带。软熔带与死料堆之间的通道宽度ΔL较小,风口煤气一部分沿炉墙垂直向上流入块状带,边缘发展,煤气利用率ηco较低,边缘温度上升。  倒U软熔带。向上隆起使块状带高度和容积缩小,软熔带根部下降。风口煤气趋向高炉中心,中心煤气发展,煤气利用率ηco下降。 5.3 煤气流速与软熔带分布  5.3.1 煤气利用率的径向分布 宝钢2号高炉炉喉煤气成分分析  高炉炉喉煤气成分与装料制度和炉内化学反应过程密切相关。  间接还原反应 FeO+CO=Fe+CO2 在1200oC的温度区域内进行 52.511 5311-52.511 5311 装料挡位CCOO 86 83 115 高炉下部热损失 /MJ.t-1 37 35 42 高炉上部热损失 /MJ.t-1 58.31 58.39 63.52 炉腹煤气量指数 χBG /m.min-1 52.3 51.5 49.4 煤气利用率ηCO /% 430.5 437.2 454.7 燃料比/ kg.t-1 2.346 2.389 2.484 利用系数ηv /t.(m3.d) -1 时期Ⅲ 2月10~17日 时期Ⅱ 3月 4~9日 时期Ⅰ 1月 3~9日 1975年 2.9m 3.6m 4.6m 炉内煤气 温度分布线 软熔带外侧 至炉墙的距离 君津3高炉生产与软熔带 操作制度对软熔带的形状有很大影响 2010’ 2009 操作时期 63.57 75.32 炉腹煤气量指数χBG /m3.min-1 1331 1616 吨铁炉腹煤气量vBG /m3.t-1 9783 10941 炉腹煤气量VBG/m3.min-1 51.66 44.2 煤气利用率ηCO/% 44.40 91.79 吨铁耗氧量/m3.t-1 3.58 6.18 富氧率/% 1241 1177 风温/℃ 6885 7325 风量/Nm3.min-1 235 226 顶压/kPa 187.0 177.4 煤比/kg.t-1 283.8+19.4 364.7 焦比/kg.t-1 490.3 542.1 燃料比/kg.t-1 68.74 67.10 炉缸面积利用系数ηA/t(m2.d)-1 2.432 2.377 容积利用系数ηV/t(m3.d)-1 2.2 1.4 炉腰直径与炉缸直径之差D-d/m 1.157 1.103 炉腰直径与炉

文档评论(0)

676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