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流水的地质作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Mud tracks ripple like melted chocolate after a flood washed through a slot canyon in Arizona 周口店中元古界铁岭组斜层理 水流方向 搬运能力与搬运量 搬运能力指流水搬运最大的碎屑颗粒的能力。 搬运能力与流速、流量有关。流速增加一倍,被搬运的颗粒重量将增大64倍。 搬运量指河水搬运泥沙数量的多少。 搬运量取决于河流的搬运能力、流域的地表岩性、片流和洪流的发育程度以及碎屑物的供应量。 河流的沉积作用 河水活力逐渐减弱,当活力负载的时候,为了保持河水的流动,河流将所携带的碎屑物沉淀下来的作用,称为河流的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河谷与河口。 以机械沉积为主。 河流沉积物统称冲积物。 河谷中的沉积作用 边滩:凹岸侵蚀掉的碎屑物被底流带到凸岸沉积的产物 靠近河心的边滩下部,颗粒较粗,多为砾石; 远离河心的边滩上部,颗粒细,多为沙粒。 边滩具向河心倾斜的斜层理 河漫滩:洪水期沉积物颗粒细,具水平层理 水流 河床 河漫滩二元结构形成过程 华北平原即黄河下游的河漫滩,称冲积平原 心滩:因河床底部有障碍物导致沉积物堆积或双向环流作用形成的河床中的沙质堆积地形。心滩高度可逐渐加大,露出水面形成沙洲。 心滩的上游受河水冲蚀,下游堆积,因此有向下游迁移趋势。 心滩数目较多时,常将主河道分为若干叉道,形成辫状河流。 河口区沉积作用——三角洲 河口区河床纵坡降小,水流分散,加之海水或湖水的顶托作用,使河水活力大大减小,河流携带的大量碎屑物在河口区沉积下来,形成形态各异的三角洲沉积。 尼罗河三角洲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wiki/File:Mississippi_River_Delta_and_Sediment_Plume.jpg 三角洲形成过程 Image from /wikipedia/commons/c/c2/Mississippi_Delta_Lobes.jpg 4600BP 3500BP 2800BP 1000BP 300BP 500BP 现代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形成过程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wiki/File:Mississippi_delta_from_space.jpg 乌拉尔河三角洲 /wiki/File:Ural-delta-ISS009E18679_lrg.jpg 恒河三角洲 /wiki/File:Ganges_River_Delta,_Bangladesh,_India.jpg 三角洲纵向剖面结构 前积层:三角洲的主体,为水下斜坡堆积,以粉沙为主,不夹透 镜状沙体,含海洋生物。因孔隙高是良好的储油层。 底积层:为波浪带入较深海区的细小近水平的粉沙、粘土质沉积,富含大量有机质。是良好的生油层。 因三角洲不断向海推进,沉积物的粒度由下至上,由细变粗,呈反韵律。 顶积层:分水上与水下两部分,以网叉状河流形成的边滩、漫滩、心滩等沉积。以夹透镜状沙体为特征,细、粉沙为主。 当波浪和潮汐作用强烈,河流携带到河口区的沉积物被冲刷搬运走,而无法形成沉积时,河口区便称为喇叭状深水港湾,称为三角港。 河流作用的一般趋势 河流的下蚀、侧蚀作用受侵蚀基准面控制。 侵蚀基准面抬升,下蚀→侧蚀; 侵蚀基准面下降,侧蚀→下蚀。 导致侵蚀基准面变为的因素: 地壳垂直运动、气候 Image from /wikipedia/commons/8/89/Corte_geomorfol%C3%B3gico_del_Trabancos.gif 下蚀作用加强,河床下降,原来的河漫滩不再被河水淹没,形成河流阶地。 阶地形成过程 河流阶地形成示意图 河 流 阶 地 the Rio Grande Mexico USA the Santa Elena Canyon 460-meter cliffs 河流地貌 边滩 谷坡 心滩 回春河 科罗拉多大峡谷 已呈蛇曲状态的河流,因下蚀作用重新加强,河床降低,深切至基岩。在纵剖面上呈V型峡谷,平面上仍呈蛇曲的形态,反映了地壳由相对稳定到强烈上升的过程。 回春河 /wikipedia/commons/a/ae/Grand_Canyon_Horse_Shoe_Bend_MC.jpg Image from /wikipedia/en/e/ef/DESERT_VIEW.jpg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由于科罗拉多高原不断抬升导致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下蚀作用重新变为主导所致。 /wikipedia/commons/f/f9/USA_09847_Grand_Canyon_Luca_Galuzzi_2007.jpg 准平原 河流(及其他外动力地质营力)对地表的改造表现在“削高填低”。 在这样的作用下,大部分地区只剩下零星分布的剥蚀残丘。整个地区变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