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鱼的听觉阈值研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pdf

胭脂鱼的听觉阈值研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第12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 文章编号: 胭脂鱼的听觉阈值研究1 1 2 刘猛 ,危起伟 (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所,北京100038;2. 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长江水产研究所,湖 北 武汉430223) 摘要:利用听性脑干反应技术,研究了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的听觉阈值。通过插入皮下的电极记录 了10尾胭脂鱼的短纯音听觉诱发电位。结果显示,在系统最大声强下,胭脂鱼的听频范围为100~5000 Hz,其中对 100~2000 Hz的声音敏感度较高,最敏感的频率为800 Hz,听觉阈值约为69.8 dB。随着声强的减小,胭脂鱼的听 性脑干反应波形最大振幅减小,潜伏期延长。将10尾胭脂鱼的阈值平均,得到了胭脂鱼的听性脑干反应听力图。 胭脂鱼的听力图呈“U”型,是典型的动物听力曲线。研究胭脂鱼的听觉阈值对胭脂鱼物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同 时为评估噪声对胭脂鱼的影响提供了数据支持。 关键词:胭脂鱼;听觉阈值;听性脑干反应;听力图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 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简称ABR )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远源同步记录人 [1] 或动物由声刺激引起的听神经和听觉脑干神经电位活动的技术。1971 年,Jewett 等 首次从人头皮记 [2−3] [4] [5] 录到听性脑干反应,随后被广泛用于研究其他哺乳动物的听觉能力,如鲸类 、小鼠 、豚鼠 、蝙 [6] [7] [8] 蝠 、猫 等。1981 年,Bullock 指出ABR 技术同样适用与研究鱼类的听觉能力,具有很大的潜力。 20 世纪初,已经有学者开始关注鱼类的听觉能力。在70 年代之前主要是通过条件反射和回避学 [9] 习等行为学方法来研究,行为学方法需要对鱼类进行较为繁琐的训练,局限性大 。70 年代以后,传 统的电生理学方法被广泛使用,该方法主要是通过记录声刺激诱发的微音器电位来测定鱼类的听觉能 [10-12] [13] 力 。1998 年,Kenyon 等 首次用ABR 方法研究了鱼类的听觉能力,并且与传统的行为学方法做 了比较,证明该方法具有非侵入性、不需要复杂的行为训练、测量迅速、对鱼类没有损伤、实验鱼可 多次重复利用等优势。此后,听觉诱发电位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各种鱼类的听觉能力。目前,ABR 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鱼类听力中不同方面的问题。除了被用于测定不同鱼类的听觉阈值,绘制听 力图[14−19],还被用于研究鱼类听觉能力和发声的协同进化[20−23],鱼类声通讯行为的个体发生[24−25],韦 伯氏器[26−27]、鳔[28−29]等听觉附属器官的功能。随着人们对水下人为噪声的关注越来越多,该方法还被 应用于研究噪声暴露对鱼类的听觉能力影响[30−34],不同噪声对鱼类的声探测和声通讯的掩蔽效应[35−36] 等。 [37] 长江中分布有鱼类近400 种,其中半数以上为鲤科鱼类 ;同时,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被称为 “黄金水道”,航运以及采砂等各种涉水工程的建设导致了严重的水下噪声污染,这势必会对长江鱼类 1 收稿日期: 论文已发表于 中国水产科学 期刊 20卷 4期 750—757页 基金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