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精选)课件.ppt

《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精选)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 白细胞组成 循环血液中的白细胞组成包括:  ⑴嗜中性粒细胞  ⑵单核细胞  ⑶嗜碱性粒细胞  ⑷嗜酸性粒细胞  ⑸淋巴细胞 它们在白细胞中占有不同的比例,有着各自独特的功能。 定义 正常白细胞总数为4.0~10.0X109 /L。 当白细胞计数4.0X109 /L时被称为白细胞减少。 因为嗜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占绝大部分(50%~70%),所以白细胞减少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嗜中性粒细胞减少所致。 当嗜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2.0X109 /L时,被称为粒细胞减少, 0.5X109 /L时被称为粒细胞缺乏症,简称粒缺,为重症粒细胞减少症,后者极易发生严重的难以控制的感染。 上述二类情况病情的严重程度不等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大致相同,因而在本节内一起讨论。 病因及发病机制 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多种多样,按粒细胞动力学可分为四大类: (一)骨髓损伤使嗜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 (二)周围循环粒细胞分布异常 (三)血管外粒细胞需求增加,消耗加速 (四)混合因素 (一)骨髓损伤使嗜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 正常人每日在骨髓内生成大量的嗜中性粒细胞(约1011个/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GM-CSF能促使骨髓增殖池内的休止期造血干细胞进入细胞增殖周期, 特异地诱导粒系祖细胞进一步增殖和分化。晚幼粒细胞停止了增殖,在骨髓成熟池内继续分化成熟为杆状核和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这些细胞在进入周围血液前可在骨髓贮备池内逗留5天左右。 由于某些致病因素直接地损伤骨髓,粒系祖细胞数量或质量 的异常,成熟障碍或多种疾病使造血功能受损是临床中性粒细胞减少最常见的原因。 1.药物引起的损伤 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都能直接杀伤增殖细胞群,抑制或干扰粒细胞的代谢和分裂。药物直接的毒性作用造成粒细胞减少的程度与药物剂量相关。 其它多类药物亦可通过直接的细胞毒性或免疫机制使粒细胞生成减少或破坏增多。 2.放射线和化学物 放射线可导致急性自限性的和慢性的骨髓损伤,引起白细胞减少。 慢性损伤还能导致伴粒细胞减少的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和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苯及其衍生物亦有类似的骨髓损伤作用。 3.免疫介导的骨髓损伤 主要是通过自身抗体或T淋巴细胞的作用,抑制了骨髓中前期细胞的生长,使嗜中性粒细胞减少。 这类粒细胞减少大多为风湿病或自身免疫疾病者。 4.骨髓被异常细胞浸润 癌肿(包括肺、乳房、前列腺和胃等)转移骨髓,可使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同样恶性造血系统疾病,包括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骨髓纤维化等都能引起骨髓正常血细胞生成的减少。 5.粒细胞成熟障碍 如在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时,细胞核的DNA复制受影响。骨髓内存在大量早期粒细胞,它们形态异常,细胞核的发育落后于细胞质(巨幼细胞)。早期细胞群非常活跃,但不能正常地发育成熟而夭折于骨髓内,被称之为“无效造血”。 细胞成熟异常还见于某些先天性粒细胞减少,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均可出现粒细胞减少。 6.感染 分支杆菌(特别是结核杆菌)和某些病毒感染(肝炎、艾滋病等)可致粒细胞减少。 (二)周围循环粒细胞分布异常 进入血管内的中性粒细胞约有1/2进入边缘池,也就是紧贴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的内皮细胞;它们不随血液流动。临床所测得的白细胞计数只是剩下的随血液循环流动的,也就是循环池内的白细胞。循环池与边缘池内的粒细胞可相互转换。 注射肾上腺素或应激状态下,粒细胞可由边缘池迅速转入循环池,使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如边缘池内粒细胞比例明显增加时,可造成假性粒细胞减少,此时粒细胞的生成和利用均正常,发生感染的机会并不增多。见于疟疾、异体蛋白反应及内毒素血症。 (三)血管外粒细胞需求增加,消耗加速 粒细胞在血管内一般仅逗留数小时,即移游至血管外进入组织,执行其防御病原体及清除“废物”的功能,约1~2天死亡。 在细菌、病毒、真菌或立克次体感染,过敏反应等情况下,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G-CSF)、粘附分子、趋化因子IL-8和IL-1等的调节,粒细胞的生成增加,从骨髓释放的和进入组织的粒细胞增多,且吞噬作用和杀菌活性增加。 然而在严重感染时,机体对上述体液因子缺乏足够的反应,同时中性粒细胞上的粘附分子(CDll/CDl8等)和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粘附分子(ICAM-1)被炎症介质所激活,使粒细胞易于粘附于血管壁并迁移至组织,最终仍可产生血液中粒细胞短暂地减少。 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和脾功能亢进患者粒细胞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粒细胞的破坏和消耗增加,超过了骨髓生成粒细胞的能力。 (四)混合因素 上述三类白细胞减少发生的机理在临床上常混合存在,宜注意分析。 如Felty‘s综合征因存在抗粒细胞抗体和T淋巴细胞介导的骨髓

文档评论(0)

老刘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