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花生黑腐病菌分子检测技术与杀菌剂筛选 指导老师:潘汝谦 申请人:金程远 * * 项目的意义 花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花生黑腐病(Cylindrocladium black rot of peanut)是为害花生的最严重的毁灭性病害之一 我国将花生黑腐病Cylindrocladium parasiticum列为国家进境植物检疫性植物病害 我国对花生黑腐病的检测技术和防治方法还没有深入的研究,很多问题尚需解决 为中国华南地区花生黑腐病防治等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遏制花生黑腐病的蔓延,保护我国花生和大豆产业 * * 现状分析 花生黑腐病(Cylindrocladium black rot of peanut)是为害花生的最严重的毁灭性病害之一,迄今没有满意的防治手段。 1965 美国 1968 日本 2009 中国 设计检测花生黑腐病菌的特异引物,建立常规PCR技术,快速准确地检测潜在花生黑腐病菌的分子检测方法。筛选出对花生黑腐病菌有较好抑制作用的杀菌剂,并试验性进行温室药效试验。建立嘧菌酯对花生黑腐病菌敏感性基线都有较好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 County Location Lat Long USA ? ? ? ? Terry 102.19 33.18 ? Terrell -96.28 32.7 ? Castle Hayne -77.89 34.39 ? Martin -77.93 34.21 ? Bladen -78.56 34.68 ? Florence -79.71 34.18 ? Charleston -80.01 32.77 ? Midville, -82.23 32.81 ? Tifton 83.51 31.45 ? Raleigh -78.64 35.74 ? Clayton -78.46 35.65 ? Bertie -76.96 36.02 Japan ? ? ? ? Tsukuba 140.06 36.02 ? Chiba 140.1 35.59 ? Iwate 141.09 39.63 ? Ibaraki 140.06 36.19 ? Gumma 138.64 36.38 ? Saitama 139.25 35.94 ? Nagano 137.98 36.13 ? Kyoto 135.74 34.94 ? Tokushima 134.54 34.04 Australia ? ? ? ? Kingaroy 151.8 -26.62 ? Tolga 145.48 -17.23 Vietnam ? ? ? ? mid-lands 105.77 20.81 表1 花生黑腐病菌世界分布范围 注:花生黑腐病菌主要分布于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巴西、澳大利亚、喀麦隆和洪都拉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表仅显示文献明确记载的地区。 * * 图1 花生黑腐病菌主要分布国家 * * 项目简介 本项目以我国新发现的花生黑腐病为研究对象,融合植物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和杀菌剂学的研究技术,开展花生黑腐病检测技术与防治方法的研究。设计检测花生黑腐病菌的特异引物,建立常规PCR技术,快速准确地检测潜在花生黑腐病菌的分子检测方法。测量20多种杀菌剂对花生黑腐病菌的抑菌作用,得出不同杀菌剂的EC50。筛选出对花生黑腐病菌有较好抑制作用的杀菌剂,并试验性进行温室药效试验。建立嘧菌酯对花生黑腐病菌敏感性基线等均属国内首创。因此,本研究将为中国华南地区花生黑腐病防治等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可以设想,如能取得预期效果,经过良好设计的基础研究后,可进一步了解花生黑腐病入侵为害等核心科学问题,及时遏制花生黑腐病的蔓延,保护我国花生和大豆产业。 项目研究目标 * * 1965 花生黑腐病由病原真菌Cylindrocladium parasiticum (Bell Sobers, 1966; Crous et al., 1993)引起,属于半知菌亚门的柱枝双孢霉属,病原菌最早由Bell和Sobers于1965年在美国Georgia州发现和报道,该病菌侵染花生的茎基部、荚果和根系,受侵染部位常常变黑腐烂,最终导致全株萎焉和死亡[1][2]。该病害短时间内在美国迅速蔓延扩展和流行,造成的产量损失超过50%[3]。 现状分析 * * 1968 花生黑腐病菌的寄主十分广泛,可以侵染花生、大豆、红三叶、美丽鹧鸪豆、紫花苜蓿和猪屎豆等十几种豆科植物。 花生黑腐病菌在大豆上引起的病害通常称为大豆红冠腐病(Soybean red crown rot)。1968年在日本千叶县首次发现该病,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花生黑腐病菌为害大豆的报道[5]。该病害在全日本各地区广泛发生,且为害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