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精选)课件.ppt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精选)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春节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故事 唐代有个大诗人 ,名叫王 维。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1、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读背1-2首反映思乡之情的古诗,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重阳节习俗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学习古诗方法 1.识生字 2.知诗人 3.解诗题 4.晓诗意 5.悟诗情 识生字 忆 插 遥 异 逢 佳 倍 遍 茱萸 王维,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十五岁时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二十岁时考上进士。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漂泊在外,自然会想家,尤其是过节的时候,这种情感更加强烈。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山东:指华山以东。陕西有座名山叫华山,华山以东有个地方叫蒲州,是诗人王维的老家;(作者的家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即中国传统的重阳节。 忆:思念,想念。 从诗的题目上你知道了那些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主要内容: 重阳节 外地异乡 作者王维 思念家乡的亲人 题目意: 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 (王维)思念家中的亲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外乡。家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我一个人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漂泊,举目无亲,人地生疏,非常寂寞。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 逢:遇到。 倍:加倍,更加。 佳节:在诗中指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 每次到了美好的节日我都会加倍的思念家中的亲人。 作者仅仅是重阳节时思念亲人吗,其他佳节的时候呢?我们还可以说: 每逢___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据说可祛邪避灾。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中就有记载了。到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了。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手臂,或用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茱萸是什么?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 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每个人都插着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本诗表达了诗人孤身一人,漂泊在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1.交流收集到的有关节日的古诗词。 2.交流收集到的其他描写思乡的古诗词。 3.讲一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故事。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文档评论(0)

老刘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