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公开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劳动与劳动计酬歌 出工一窝蜂,田里打掉工。 不管勤与懒,评分一棍通。 出工人等人,做事人看人。 收工人赶人,评分人骂人。 改革前后深圳的对比 * *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 ——1978年12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内容: 3、领导核心: 1、指导思想: 2、工作重点: 改革开放 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一、改革开放的春雷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1、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和正确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2、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 轻视知识、践踏人才 科教领域 向市场经济过渡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对外政策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单一公有制 经济 体制 思想路线 工作重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转折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以阶级斗争为纲 经济建设 (或现代化建设) “左”倾思想 实事求是 封闭保守 对外开放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一个世纪(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简述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分别领导的革命斗争,给中国带来了怎么的历史巨变? 答: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 第三次 第二次 第一次 内 容 背 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开辟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 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二、改革:在希望的田野上 材料一: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降,每投入百元资金的纯收入,1956年为2.78元,1978年下降为1.85元。 材料二: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极大。 材料三:人民公社……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缺乏内在激励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思考:中国的改革之路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呢? 1.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的必要性 ①人民公社化体制压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生活贫困; ②农村和农业的落后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③中国农民人口多,农村和农业的落后造成社会不安定。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经过:人民公社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 3、什么是农民的责任、权利和利益? 包产到户 土地公有制 责 权:土地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利 北京韩村河村 江苏华西村 浙江花园村 浙江滕头村 2.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1).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农村,那么中国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重点怎样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呢? 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中心环节分别是什么呢? 1984年10月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基本任务: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位于深圳市中心的大型宣传画《小平同志在深圳》 三、对外开放的窗口 海南 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改革开放格局 浦东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设置经济特区 开放沿 海 港口 城 市 开辟经济开放区 内 地 大连 秦皇岛 天津 烟台 青岛 连云港 南通 上海 宁波 温州 福州 广州 湛江 北海 长江三角洲 环渤海地区 闽东南地区 珠江三角洲

文档评论(0)

小红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