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生中八个尴尬时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8 杜甫一生中七个尴尬的时刻 一、李白给他的尴尬 公元744年,刚刚从吴越齐赵漫游归来的杜甫,回到了洛阳姑母的家里,准备去长安参加科考。这时,被唐玄宗赐金还山的李白失意地离开长安东进,到了洛阳,与杜甫相遇。关于这次相遇,文学史家们总是大书特书,津津乐道,视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实际情况虽然并没有值得大肆渲染的地方,但确实很有些意思:李白不知施了什么魔法,竟然令已经三十出头而且正准备应考的的杜甫神志颠倒地跟着他跑了,跑到王屋山上求仙去了。求仙未果,杜甫有随着李白跑到了梁宋大平原,遇到了高适,于是,三人结伙,携美姬,登高台,醉酒垆,着实潇洒狂放了一阵子,然后风云四散。 从此之后,二人竟然再也无缘谋面,但李白的名字成了杜甫魂牵梦绕的一个情结,和李白的交往,成了杜甫一团浓得化不开的记忆。在此后的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杜甫想李白、梦李白、哭李白、忆李白,先后写下了将近二十首关于李白的诗歌,但是,李白一生中,除了他们相会的时候写过一首戏赠杜甫的诗作,一直到死,再也没有提到过杜甫。给人的感觉是,杜甫仅仅是他身边的一个匆匆过客,在杜甫完成了陪伴李白一程的任务之后,就应该消失得干干净净! 英国作家哈代说:“呼唤人的和被呼唤的很少能互相应答。”不幸的是,杜甫被他言中了。杜甫热情的呼唤,丝毫没有引起过李白的回应,这不能不说,李白给杜甫带来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尴尬。 二、李林甫给他的尴尬 杜甫为了求取功名,困居长安数十年,在这十年当中,他无依无靠,无以为生,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 在这十年当中,他一方面拼命结交达官贵人,四处请求引荐,一方面频频向皇帝献诗献赋,以期引起皇帝的注意。这期间写成的《三大礼赋》便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 这些年当中,他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但他生不逢时,偏偏遇上了一代奸相李林甫。在李林甫把持的那次考试中,他构织了一场天大的阴谋:一个士子也不录取!然后给皇帝上表:野无遗贤。天下有本事的人已经全部被朝廷录用了,参加这次考试的人,没有一个可用之材。 对于这场阴谋,当时的人都明白:李林甫为了擅权,要掐断大唐王朝选拔人才的唯一渠道。后来的历史学家、杜甫研究专家等出于道义,也都对李林甫口诛笔伐。因为,李林甫的玩笑开得太大了,大得令杜甫尴尬无比,大得令杜甫一生落魄。一个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理想的人,几乎一夜之间被李林甫剥光了裤子,几乎没了一点点做人的本钱。 不过,实在不是想为李林甫平反昭雪,也无心亵渎杜老夫子,但有一个令我们无比尴尬的事实是:据文学史专家考证,和杜甫一同参加这次科举的学子,后来几乎没有一人在官场上混出些名堂来。换一个堂皇的说法,就是几乎没有人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只有一个元结,混到道州刺史的位子,也没有什么耀眼的业绩。 杜甫的遭遇,是说明了唐代科举的精准呢,还是说明了唐代科举的黑暗? 但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科举考试是为朝廷选拔官吏的,而不是选拔艺术家的。而且,从杜甫的一生看,他虽然没有做过什么像样的官职,但就他担任官职——比如左拾遗——期间,为宰相的事骂皇帝,也显示了相当的迂腐和偏执,看不出有什么大局观和政治识见。 三、安禄山给他的尴尬 安史之乱爆发前,杜甫一生中终于有了一次精准的预感:大唐王朝要出事了。于是,家庭观念特强的杜甫忙将妻儿送到了远离长安的奉先县。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带着老婆孩子历尽艰辛,几乎九死一生,终于避开了叛军,逃到了郛县。后来,听说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立马要去投奔新皇。不幸的是,他路上遭遇了叛军,被抓到了长安。 但他是被抓去的还是混入百姓之中被驱赶到长安的,杜甫没有细说,史料中语焉不详。但我个人倾向于后者。 理由如下:(一)他没有被安禄山任用,没有担任安禄山的任何官职。同时的很多文人,如王维,做了安禄山的官,被唐玄宗誉为“诗书画三绝”、和杜甫私交甚好的郑虔做了安禄山的官。杜甫没有得到这样的“礼遇”,可能是因为他在玄宗时只担任过右帅府兵曹参军(八品官),官位太小,政治影响有限,安禄山看不上他,所以也不会抓捕他。(二)杜甫羁縻长安期间,写过许多诗,在诗歌中,他到过曲江,到过自己的旧宅,私会过郑虔,“参观”过叛军得胜归来的场面,可见,他是自由的。也就是说,安禄山没有把杜甫当回事儿,没有关照过他,也没有刻意迫害他。 诚然,跟着安禄山做事,不见得是什么好事。长安被收复后,王维、郑虔等人后来都受到过处罚。但是,是否被安禄山录用,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这些人在安禄山眼里的分量。 杜甫的这段经历,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恐怖,也不值得夸耀。这样一个自视甚高的诗人,竟然被安禄山如此冷落,不能不说是他的又一种尴尬。 四、肃宗皇帝给他的尴尬 杜甫从长安逃出来,跑到了肃宗所在地凤翔,一双麻鞋,一袭烂衫。见了肃宗,杜甫不仅号啕大哭,而且边哭边诉,说自己如何忠于圣上,即使身陷贼

文档评论(0)

4442226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