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古医籍选重点资料库.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内经》 《难经》 1.《上古天真论》论上古之人年百岁的养生之道。论男子二八…,八八…..。女子二七,….七七…..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气,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气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2. 《痹论》《痿论》中论痹、论痿,及肺热叶焦致痿的病理。 痹证的病因是“风寒湿三气”。其机理是风寒湿气侵袭机体后,引起机体内部气血逆乱、闭阻不通而发生痹证。五痿的病因病理,主要是由于五脏有热,使津液气血内耗,不能营养皮、肉、脉、筋、骨等组织,使五体失于滋养,而发生五痿证。 因肺为诸脏之华盖,朝会百脉主敷布津液以行营卫阴阳。若情志所伤,则气郁化热,津液被耗,肺热叶焦,清肃之令不行,水精四布失常,五脏失常,四肢不禀水谷精微之气,而发痿躄。 3.骨痹、肉苛的病状及病因病机。 病状:人有身寒,汤火不能热,厚衣不能温,然不冻栗。病因病机:骨痹的成因是“素肾气盛”,即平素肾阳虚而寒水之气盛,再“以水为事”易被寒湿之气所感,而形成此病。其病机主要责之肾阳虚衰,阴不胜阳,阳虚外寒所致。因阳虚生寒故身冷骨寒,得暖不减;寒性收引则骨节拘挛;由于本病只因肾阳虚未及心肝之阳,所以不发冻栗。所谓一水不能胜二火。 病状:虽近衣絮,犹尚苛也。病因病机: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 4.病机十九条中关于五脏、火热病机的条文。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愤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5.理解“子母补泻法”。 虚者补其母:生我者为母。根据五行学说“母能令子虚”的理论,对某一脏(或某一经)的虚证,可以采用补其母脏(或母经、母穴)的方法治疗。实者泻其子:我生者为子。根据五行学说“子能令母实”的理论,对某一脏(或某一经)的实证,可以采用泻其子脏(或子经、子穴)的方法治疗。子母补泻法即根据脏腑经脉所属五行的母子关系,采用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方法,以调节其偏胜偏衰,达到扶正祛邪,治病愈疾的目的。 6.天癸的含义 为肾精中的一部分,具有促进和维持生殖机能的作用。 7.气伤痛,形伤肿的含义。 李中梓注:“气喜宣通,气伤则壅闭而不通,故痛;形为质象,形伤则稽留而不化,故肿。”这一条文成为骨科软组织损伤辨别伤气或伤血的主要依据。 8.《灵枢》形寒寒饮则伤肺,两寒相感,中外皆伤 形寒寒饮则伤肺:张景岳注:“肺脉起于中焦,循胃口,上膈属肺,故胃中饮食之寒,从肺脉上与肺也。所谓形寒寒饮则伤肺,正此节之谓。”形寒,形体感受寒邪。形寒寒饮是五脏发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伤寒论》《金匮要略》 当归四逆汤方证。 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当归四逆汤方:当归三两 桂枝二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二两 通草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 本条论血虚寒凝致厥及兼有陈寒的证治。因血虚寒凝,血脉不畅,故脉细微,肢体失于温养,故手足厥寒,或产生关节部寒性疼痛,治疗当养血通脉,温经散寒,用当归四逆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肾气丸的组成、功效、主治。桂枝芍药知母汤方: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术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四两 附子二枚(炮)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 主治风湿历节之关节疼痛、肿大,身体消瘦,头昏、气短、呕恶,下肢浮肿甚剧。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一方有人参 黄芪益气,桂枝通阳,辅以芍药除痹,姜枣和营卫,共成温阳行痹之剂。主治血痹之局部皮肤麻木,重者可有酸痛感。 金匮肾气丸方:干地黄八两 山药 山茱萸各四两 泽泻 牡丹皮 茯苓各三两 桂枝 附子(炮)各一两 末之,炼蜜和丸 助阳化水,滋阴益气 主治肾气不足的虚劳(肾气不足诸症,如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肢冷、浮肿,消渴等) 医论部份 1.《华佗神方》麻沸散方、多骨疽神方的组成。 麻沸散方:羊踯躅三钱,茉莉花根一钱,当归一两,菖蒲

文档评论(0)

一叶轻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