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0
人文大家周祖谟先生的学术成就
杭州师范大学 鲁国尧
提要 周祖谟先生是杰出的语言学家、卓越的文献学家、教育家、诗人、书法家。其研究领域广及音韵、文字、训诂、词汇、方言、语法、词典编纂、语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版本、目录、校勘、敦煌学、文学、史学,等等。本文对周祖谟先生的学术成就作了全面的述论后指出,周祖谟先生之学纵贯古今,横通诸学,成就超卓,影响深广,屹立于中国20世纪的人文学科大家的行列。
关键词 周祖谟 语言学 文献学 敦煌学 人文学科
一
周祖谟先生,字燕孙,北京人。生于1914年11月19日。白化文《周燕孙(祖谟)老师二三事》:“最后要订正一件小事:周老师属虎,生于民国三年甲寅,即公元1914年。生日是农历十一月十九日,按公历计算,已是1915年1月4日。解放后,对外以阳历11月19日
白化文《周燕孙(祖谟)老师二三事》:“最后要订正一件小事:周老师属虎,生于民国三年甲寅,即公元1914年。生日是农历十一月十九日,按公历计算,已是1915年1月4日。解放后,对外以阳历11月19日为生日。北大中文系为周老师庆祝80寿辰,就以阳历为据,在1994年11月开会庆祝。……此虽小事,后来人欲编辑先生年谱、学谱的人可能不知,故附记于此。”见其《北大熏习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周祖谟先生上北大前曾在北京师范学校上过学,此据俞敏先生口述,这则史料以前文献失载。周先生被迫离开北师转考北大的原因,见鲁国尧《四十年教诲恩深——悼念周祖谟师》,收入“北大中文纪念丛书”之一《我们的师长》,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90页。
本文对周祖谟先生生平的简介,所据文献为:周祖谟《自传》,《周祖谟自选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9页;周祖谟《往事自述》,《周祖谟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531—548页;周祖谟《酬答祝寿的谢辞》,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音韵学研究通讯》总第17、18期,1996年12月,第14—15页;中国语言学会《中国现代语言学家传略》编写组《中国现代语言学家传略》,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025—2033页。
周祖谟先生论著等身,学术著作十余种,论文二百余篇,如《广韵校本(附校勘记)》、《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第一分册,合著)、《魏晋南北朝韵部之演变》、《唐五代韵书集存》、《尔雅校笺》、《方言校笺》、《洛阳伽蓝记校释》、《汉语词汇讲话》、《汉语音韵论文集》、《问学集》、《周祖谟文史论集》、《周祖谟语文论集》,等等。
周祖谟先生是杰出的语言学家、卓越的文献学家、教育家、诗人、书法家。其研究领域广及音韵、文字、训诂、词汇、方言、语法、词典编纂、语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版本、目录、校勘、敦煌学、文学、史学,等等。周祖谟先生博综群书载籍,淹贯经史百家,以深厚的国学修养、渊博的学识、等身的论著,为我国的语言学事业、古籍整理事业、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周祖谟先生是中国20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一位大家,他的著作丰富了我国的学术宝库,影响广大而深远。
二
中国的具有悠久传统的固有学术“语言文字之学”(旧称“小学”),章炳麟《论语言文字之学》在论述文字、训诂、音韵之学后说:“合此三者,乃成语言文字之学。此固非儿童占毕所能尽者,然犹名为小学,……其实当名语言文字之学,方为确切。”(《国粹学报》1906年第24、25期)有三个下位学科,音韵学乃其一,历来被称为“绝学”,在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认为“七音”之学“诚所谓专门绝业”,章学诚(1738-1801年)《文史通义·申郑》。其后的另一位著名学者兼作家李汝珍
章炳麟《论语言文字之学》在论述文字、训诂、音韵之学后说:“合此三者,乃成语言文字之学。此固非儿童占毕所能尽者,然犹名为小学,……其实当名语言文字之学,方为确切。”(《国粹学报》1906年第24、25期)
章学诚(1738-1801年)《文史通义·申郑》。
李汝珍(约1763-约1830年)《镜花缘》第十七回“因字声粗谈切韵闻雁唳细问来宾”:“要读书必先识字,要识字必先知音。”“要知音必先明反切,明反切必先辨字母。若不辨字母,无以知切。不知切,无以知音。不知音,无以识字。”“每每学士大夫论及反切,便瞪目无语,莫不视为绝学。”罗常培先生(1899-1958)为了化解人们的恐惧心理,1944年特意写了一篇文章《音韵学不是绝学》(原载《读书通讯》第83期,收入《罗常培文集》第七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473—481页)。
音韵学含语史和学史两个领域,前者指汉语的语音史,后者指音韵学的学术史,周祖谟先生在这两个领域都发表、出版了具有高度学术价值的论文和专著。身兼语言学家和校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