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杜甫诗三首》ppt课件(36页).pptVIP

人教版八年级上《杜甫诗三首》ppt课件(36页).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杜甫 字词: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小试身手 运用学到的方法判断一下以下几首诗的写作时代,并说说你对它有什么新的体会。 岳阳楼联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背景】作于763年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头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汴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由此结束。正流寓梓州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象一面镜子,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 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看做一带代宗师,被尊称为“诗圣”。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 (二)长安十年时期 (三)战乱流离时期 (四)漂泊西南时期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当时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 兖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yǎn)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 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 就是这期间写的。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凝望 诗人感受 这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你想知道泰山是什么样子吗?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地。(远望所见) 指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两百公里。诗末的“绝顶”才是指泰山的主峰玉皇顶。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神奇秀丽的景色都集中在它那里,泰山之大啊,使山南山北昏晓不同。(近望所见)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看峰峦层云迭起让我心胸摇荡,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细望所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终要有一天我登上那绝顶,放眼望去众山是那样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赏析: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诗歌主题: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县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叛贼攻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辘州。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机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 感世伤时,花也在流泪;怨恨别离,鸟也在啼叫惊动人心。/ 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

文档评论(0)

35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