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题:第五单元第20课六国论-Word版含解析.doc

2019秋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题:第五单元第20课六国论-Word版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第20课 六国论 在两千多年前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战国七雄参与激烈的角逐,最后却是秦国一枝独秀,脱颖而出,最终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度。其中奥秘,后人众说纷纭。仅三苏就每人写了一篇《六国论》。文学史历来以“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来高赞苏氏三人,那么我们就放慢脚步,慢慢欣赏一篇关于分析六国灭亡原因的佳作——苏洵的《六国论》。 eq \a\vs4\al(美字体) 六 国 破 灭 , 弊 在 赂 秦 。 六 国 论 赏美文 三苏祠 穿过一段又一段悠长悠长的林阴小街,透过浓密的行道树叶,远远地就能瞥见一角角朱檐灰瓦;街面上,铁青的石板早已被行人匆匆的脚步磨得幽光微现。 顺着那道翠竹掩映下的红墙信步而前,不知不觉地来到一道褐色的大宅门下。土漆斑驳的大宅门啊,她默默无言地伫立在古榕叶下,俨然一位日夜守候游子的苍苍慈母。跨进大门的那一刻,我顿时觉得思绪联翩,多到无穷,一会儿又延伸错杂,无法梳理,只得让它交错重叠,直到纷乱如麻。 我为什么就来了?我到底需要些什么?我又能够得到些什么?而这处古老的院落,她又能够给我们些什么? 漫步于翠竹幽径丛林画亭之间,眼前晃动的却是一页又一页微微泛黄的篇章,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一幅幅朦胧的画面:那是严父慈母前乖巧的懵懂少年,还是堂上才高气正的翩翩学士?是神游赤壁的旷达东坡,还是伫立崖边的怅然老叟?你的月,是温婉如玉的爱妻,还是情同手足的兄弟?明月映照下,是令人悲痛欲绝的茫茫松林,还是让人无限神往的虚无? 你们从幽僻的蜀地蹒跚而来,是怎样,一下子就辉映了整个神州?你们在漫漫历史的那头,如同幽暗的天际的那头,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千百年不落的明月。从此,历尽艰辛的游子常会从中找到一丝温馨的曙光,起起落落的宦者总能从中看到一份不灭的希望。 于是,尽管再结实的木墙瓦屋也难敌千年的风雨,而千年的三苏祠却安然屹立。物换星移,即使岁月的狂风吹皱了脸颊,吹弯了脊背,吹得生灵涂炭,吹散了木架泥瓦,却吹不暗那一轮悬挂天际的月。 众人相拥的三苏祠不老,愁煞了风雨。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弊在赂秦(luò)  思厥先祖父(jué) 抱薪救火(xīn) B.暴霜露(bào) 如弃草芥(jiè) 胜负之数(shù) C.燕赵之君(Yān) 洎牧以谗诛(jì) 率赂秦耶(shuài) D.为国者(wèi) 革灭殆尽(dài) 日削月割(xuē) 解析:A项,“赂”应读lù。B项,“暴”应读pù。D项,“ 为”应读为wéi。 答案:C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C.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解析:A项,“事”“礼”都是名词作动词;B项,完:形容词作动词;D项,却:使动用法。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思厥先祖父 ②存亡之理 ③可谓智力孤危 ④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⑤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⑥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A.①③   B.②③   C.②⑥   D.④⑥ 解析:①祖父:古义,祖辈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③智力:古义,智慧和力量;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其实:古义,实际上;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⑤故事:古义,旧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答案:C 4.下列各句的句式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解析:A项,状语后置句;B、C、D三项均为被动句。 答案:A 5.翻译下列句子。 (1)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所以双方还没有交战,而强弱、胜负已分得清清楚楚了。 (2)(六国)以至于灭亡,是理所当然。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仁宗春秋高,辙虑或倦于勤,因极言得失。而于禁廷之事,尤为切至。策入,辙自谓必见黜。考官司马光第以三等,范镇难之。考官

文档评论(0)

yyons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