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邮电大学
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
实验二 波导波长的测量
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 2011211207
组员: 邹夫、马睿、李贝贝
执笔: 邹夫
目录
TOC \o 1-3 \h \z \u 1.实验内容 1
1.1实验目的 1
1.2实验设备 1
1.3实验系统框图 1
1.3实验步骤 2
2.实验原理 3
2.1两点法 3
2.2间接法 3
3实验数据与分析 4
3.1测量波导波长 4
3.1.1两点法 4
3.1.2直接法 4
3.2晶体检波特性 4
3.2.1晶体校准曲线图 4
3.2.2晶体检波率公式计算 5
3.3误差分析 5
4.思考题 6
5.实验心得与体会 6
PAGE7 / 7
实验内容
1.1实验目的
通过博导波长测量系统测出波导波长。
1.2实验设备
1.DH1121C型微波信号源
2.DH364A00型3cm测量线
1.3实验系统框图
1.3实验步骤
测量波导波长
1.观察衰减器、空腔波长计、主播测量线的结构形式、读数方法;
2.按照系统框图检查系统的连接装置以及连接电缆和电缆头;
3.开启信号源,预热仪器,并按照操作规则调整信号工作频率以及幅度,并调整调制频率;
4.利用两点发进行测量,将波导测量线终端短路,调测放大器的衰减量和可变衰减器使当探针位于波腹时,放大器只是电表接近满格,用两点法测量波导波长;
5.将驻波测量线探针插入适当深度,将探针移到两个波节点的重点位置,然后调节其调谐贿赂,使测量放大器指示最大;
6.利用间接法来测量波导波长λg。首先用波长计测量信号波长λ0,测三次去平均值。再计算λg。测量完成后要将波长计从谐振点调开,以免信号衰减影响后面的测量;
校准晶体二极管检波器的检波特性
7.将探针沿线测量线移动,按测量放大器指示改变最大值刻度的10%,记录一次探针位置,给出U沿线的分布图形;
8.设计表格,用驻波测量线校准晶体的检波特性;
9.做出晶体检波器校准曲线图;
10.再移动探针到驻波的波腹点,记录数据,分别找到波腹点两相邻边指示电表读数为波腹点50%对应的值,记录此刻探针的位置d1,d2,根据公式n=log?(0.5)logcosπWλg求得晶体检波率n
2.实验原理
2.1两点法
按照系统框图连接测量系统。可变电抗采用短路片,短路片的反射系数接近1。在测量线中,入射波与反射波的叠加为接近纯驻波的图形,只要测得驻波相邻节点的位置L1、L2,由 12*λg=L
波节点的位置Tmin取T1和T
T
由上图可知,波导波长:
λ
2.2间接法
理论上,自由波长λ0和频率f的
λ
c为自由空间传播速度,约3*1010厘米
矩形波导中的H10波,自由波长λ0和波导波长
λ
a为矩形波导宽边尺寸,对三厘米波导a=22.86毫米。上个实验已经用波长表测出信号波长,计算λg
3实验数据与分析
3.1测量波导波长
3.1.1两点法
T
T
T
T
139.722 mm
129.678 mm
112.584 mm
102.576 mm
Tmin1=T2
Tmin2=T
由公式λg=2Tmin2-
3.1.2直接法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f(GHz)
8.678
8.678
8.677
/
λ0(mm
34.570
34.570
34.574
/
λg(mm
52.825
52.825
52.840
52.830
由上表可知,λ
3.2晶体检波特性
3.2.1晶体校准曲线图
所测量的波导波长:54.24mm 波节点d0的位置:134
E/Emax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d
0
λ
λ
λ
λ
λ
λ
λ
λ
λ
λ
d
0
0.861
1.733
2.633
3.545
4.52
5.545
6.696
7.976
9.686
13.56
d+d0
134.7
135.561
136.433
137.333
138.245
139.22
140.245
141.396
142.676
144.386
148.26
U
0
0
2.9
9.1
16.2
27.0
36.0
50.1
65.1
83.2
100
U/Umax
0
0
0.029
0.091
0.162
0.270
0.360
0.510
0.651
0.832
1
logE
/
-1
-0.699
-0.523
-0.398
-0.30
-0.222
-0.15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