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清水驿初级中学五月份“劳动最光荣”活动方案.docVIP

榆中县清水驿初级中学五月份“劳动最光荣”活动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榆中县清水驿初级中学 新教育“每月一事”五月份“劳动最光荣”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围绕“三爱”、“三节”主题(“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和“节粮、节水、节电”),五月份是传统的“爱劳动月”,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劳动意识,学习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生活,学校将结合每月一事,根据体验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以“我爱劳动”为题,举行系列劳动自立教育活动。结合每月一事,从“劳动”入手,通过寻访、体验、参与等途径,引导学生懂得劳动艰辛而光荣的道理,激发学生感恩劳动者、尊重珍惜劳动的情怀,使“三爱”、“三节”教育不断深入人心,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活动口号:劳动最光荣 三、活动时间:五月份 四、主题阅读与写作 (一)且歌且吟——诗文诵读篇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关于劳动的诗歌和文学作品很多,如唐代李绅的《悯农》就老少皆知,宋朝翁卷的《乡村四月》等,带领孩子温习这些名篇,让孩子从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中,发现劳动的伟大和劳动的美! 1.活动内容 (1)各班搜集适合本年级学生诵读的关于劳动为主题的篇章(诗歌、散文、故事均可),利用晨读、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读一读。 (2)利用晨会课组织学生学习劳模事迹。 2.参加对象:一至八年级学生 3.资料积累:学生阅读有关诗歌、散文等篇目。 (二)我思我写——周记写作篇 要求: 1.中小学每周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关于“劳动”的周记,写在小作文本和周记本上。 2.周记写作要紧扣“劳动”主题 五、实践体验 (一)寻访劳动者   七年级组织学生寻访身边的劳动者(食堂人员、门卫、清洁工等),倾听他们的“微心愿”,写下寻访感受。(上交寻访感受或案例) (二)1-3年级:书包会整理。“整理”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会迁移至学习。经调查发现,较多的孩子比较欠缺这样动手整理的劳动意识和责任心,通过家校配合指导,在这一个月内逐步养成整理的好习惯。(学校不定期检查评比 (三)4-6年级:今天我当“家”。“家”既指自己的家也指所处的班级,要布置好“当家”作业,体验父母劳动的不易;要通过设立劳动体验岗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树立小主人的服务意识。(活动照片、周记中记载) (四)七八年级:晒晒劳动“经”。是否具备了一些劳动经验和看家本领了?班主任将劳动作业布置起来,将学生参与学生劳动和家庭劳动的照片创至学校新教育群中。 (五)一至八年级各班在5月份开展一次 “劳动最光荣”主题班队活动,活动照片传至学校新教育群,活动记载写在班主任手册上。 (六)宣传延伸:各班在5月15日设计主题为“劳动最光荣”的黑板报,团支部和少先大队负责检查,评比。 附1: 且歌且吟——诗文诵读选读 1.《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归园田居》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6. 散文:古代劳动者 杨恋   劳动,创造了人类文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人生动地刻画出了劳动者在烈日炎炎下劳动,汗水一滴滴掉落下来的辛苦与不易,令人动容与怜悯,从而告诫人们要珍惜每一粒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则展现了农民凄苦的生活和命运。   初夏四五月,农民最繁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成熟发黄的麦穗覆盖田垄,妇女儿童提着水壶饭菜送到田间。男人们正卖力地收割麦子,被炙日烤晒得汗流浃背,精疲力竭。这首《观刈麦》如实地描写了农夫劳作的场景。诗人白居易对农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同时对自己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心怀愧疚。   古人工作分配大都男耕女织。家庭女人养蚕织布,“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

文档评论(0)

2001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