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文史常识详细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史学理论和文史常识试题汇编 2013年题组 1.【考点】文史知识【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的识图能力与文史常识。试题讲的是赤壁之战,曹军屯兵江北(即长江以北),孙刘联军则布防江南(即长江以南),所以攻打曹军,是从南向北,即东风是自东南吹向西北的风。【答案】B 2.【考点】史学常识【解析】本题考察史书的记载与民间传说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的人文性和时代性,贴近新课程改革。解读材料关键信息,关于黄帝的事迹,是由“司马迁“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撰述而成”,这表明了传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真实;故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表面理解。【答案】B 3.【考点】中国史学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图片材料可知,三种史学著作分别是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梁启超的《中国史叙论》【答案】A 4.【考点】史学理论【解析】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正确理解材料的要旨:一是对材料要整体解读,二是理清材料段落或引用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要抓住关键词。材料第一句“是一个面积可与整个欧洲相匹,具备近3000年有记载历史的国度”是用做第二句的论据。面积大,时间长,所以难以得到其“确切的时间和地点”,这样结论就是:研究中国历史要注意时空的复杂性。【答案】D 5.【考点】史料的辨析【解析】史料按价值分为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出土的瓷器,钱币、化石、遗迹、遗体、历史建筑、当事人亲身经历后的口述、当事人的回忆录和日记,古代的档案,收录当事人文章的文献等都是第一手资料,而后人的著作和后人的评述,传说,故事,传奇,神话等等都是第二手资料。列克星顿之战属于客观史实,而美国史学家班克罗夫特对列克星顿枪声的叙述则是后人的描述,不可避免地带有自己的主观认识和想象,属于第二手材料。【答案】D 6.【考点】史学常识【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考古资料、文献资料的特点以及各自的史料价值。文献资料:文献可以理解为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不但包括现代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也包括档案馆、博物馆、声像馆、及情报中心所收藏的全部馆藏。文献资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实物资料指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的或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存的总称。比如说遗物、遗迹等。其主要作用有三:第一,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第二,文物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纠正文献记载的错误;第三,文物可以帮助我们破译古老的文字,再现历史。据此可作如下判断:A项说法不完全准确。文物虽然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但并不是任何史实都要由文物来证实(C项说法错误),因为由同时代或者距离那个时代较近的人纪录下来的文献资料往往也可作为第一手资料,也具有相当的“真实”性。B项说法错误,它否定了历史记载(文献资料)的真实性;D项说法正确,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各有价值,若能互证,则可更好地逼近真实的历史。【答案】D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2012年题组 7.【解析】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关键信息:商代、牛耕。甲骨文是商代文字,具备象形,而《诗经》是春秋晚期的作品,冉耕为春秋时期的人物,相较而言,D项是最有利的证据;A项容易会错选,注意牛骨的出土不一定说明牛耕的出现,如中国先人已能训养牛。【答案】D 8.【解析】①②③是对当时历史事件的记录,属于历史史实;“恺撒己成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共和制名存实亡”,④是对①②③中历史史实的解释,属于历史解释。【答案】D 9.【解析】傅斯年的观点是:各地各时的直接资料和其他学科作为研究工具,可以增加历史研究的客观性,而不是个人的主观推断,D项最全面;A、B项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历史学不一定涵盖各种学科,C项错误。【答案】D项3分,A、B项1分,C项0分此资料来 2011年题组 10.【解析】关键要理解题干中心意思:历史的真实,一是事情的记录,二是对事情记录的解喻。A项表述含糊,比如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是正确”就体现了确定性;B项中阐述历史如“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就不可能带有主观因素;D项,历史真实只有一个,不会因为时间的接近而更加真实;所以伴随人类知识不断增长和历史观的变化,对“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必然也会产生变动。故选C项。【答案】C 2010年题组 11.(2010·安徽文综·13)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 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解析】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但

文档评论(0)

chengcheng1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