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觏生平简介.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李 觏 人物简介 乡 思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钱钟书说:诗歌里有两种写法: 一是天涯虽远,而想望中的人更远; 二是想望中的人物虽近,却比天涯还远。 觏 gòu 动词 本义:遇,遇见;看见。 觏,遇见也。——《说文》 乃觏于京。——《诗·大雅·公刘》 觏晤(会面);觏面(见面);觏止(相遇) 遭遇。如:觏侮(遭受欺侮)、觏闵(遭遇不幸)。 构成。通“构” 郇瑕氏土薄水浅,其恶易觏。 ——《左传·成公六年》 李觏(1009— 1059),字泰伯, 生于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籍贯建昌军南城,今江西省南城县,宋代建昌军的治所、江南的一个名镇。它西有麻姑山,东临盱江,山青水媚,土地肥沃。 他是一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倾向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改革家。是“庆历新政”理论上的支持者”。 两次应试不中,晚年由范仲淹等人荐为太学助教,后为直讲。他一生以教授为业,从学者常达数十百人。后受郡县所托,创建盱江书院,故又被称为“盱江先生”。 著作:《明堂定制图序》而闻名,是对礼仪制度的精确考证。后有《周礼致太平论》《平土书》《礼论》等著作。此外还著有《潜书》、《庆历民言》代表作品《袁州州学记》《潜书》、《庆历民言》等,后人整理辑为《直讲李先生文集》 李觏思想以礼为逻辑起点,终点依然是礼。 李觏是一个无神论者,著有军事思想书籍《富国策》《强兵策》《安民策》等。   李觏出生前一年,他母亲梦见两个道士下棋,便去旁边观看,其中一个道士取一棋子送给她,她怀孕后,次年生了李觏。李觏说:吾母初无子,凡有可祷,无不至。祥符元年(公元1008 年),梦二道士弈棋户外,往观之。其一人者,取局之一子授焉,遂娠。① 李觏的母亲婚后所生的两个儿子,都先后夭折,直到梦见道士送棋子而生子李觏,才保住生命。 ① 《上苏祠部书》,《李觏集》卷二十七,第297 页。 据李觏自称和史料记载:他的先祖可能有做官为宦之人,但到他的父祖辈却没能继承这一传统,而使家道中落。故使他在自传中缅怀追忆祖上之荣。 在康熙年间编辑的《李觏文集》中,载着许多学者、官员的《原叙》、《原序》,内中多次提到此事,有的则说李觏是南唐国(公元937-975 年)李氏皇室的后裔: “泰伯公,固南唐之胤也。先封于临,自临徙金溪,至公六世祖,始挈家而籍盱城之长山,则公称之口盱江。① 先生故南唐宗室,始封临川,继徙金溪,又徙沪奚,复徒安仁。② 如果这些记载为事实,则说明李觏先祖为南唐李氏皇室后裔,并做过官,先封于临川,后迁到金溪等地,到李觏出生前的几十年里,则家境贫寒。 ①李来泰:《宋泰伯公文集原叙》,《李觏集》附录三,第525 页。 ②王谦:《李盱江先生文集原序》,《李觏集》附录三,第533 页。 李觏的父亲,虽然读过书,但是却未曾应试,更未做官,以农为生。李觏父亲勉励儿子读书、作诗赋、应科举。李觏读了家藏书后,便对汉以来的考试方法开始有了认识。 由于李觏发奋读书,而于6、7岁时,调声韵,习字书,勉勉不忘,则知先生一二年问向学矣。到10 岁时,李觏知声律,由是可知先生于是年知习举业矣。11 岁时,李觏随父在田间干活,宿东郊,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给他一本《王状元文集》,从而开始追求状元及第。12岁便能做文章。① 14 岁,父亲去世,家境更困难,由于母亲郑氏昼耕夜织,辛勤劳作,勤俭持家,才使全家免于饥寒冻馁,并使李觏在服丧三年后,在17 岁时得以出游求师访友。出游几年后回②家。 ①《直讲李先生年谱》,《李觏集》第493页 ②《上孙寺丞书》,《李觏集》卷二十七,第296页 22 岁时娶陈氏为妻。娶妻后,李觏继续刻苦求学,著书立说,以求康国济民。虽被人讥笑而志不衰,其所以能如此,就因为他为国担忧,为民扣道,求学成材,以备国用。 23 岁时著《潜书》十五篇,24 岁时著《礼论》七篇,28 岁时,著《明堂定制图》并《序》、《平土书》等书。  29 岁,入京参加乡举,因应试不利落举,尝游京邑,请谒儒师,悲愤彷徨,身病力竭,不远五百里去都阳拜访范仲淹。之后,经范仲淹的邀请与推荐,李觏去润州讲学,教授诸生。 34 岁,再次入京应试,是年七月试制科落第不中,遂归。路过南康时,拜见郡守祖无择。此次落弟,对李觏刺激很大,故从此决心不再仕进,从此他

文档评论(0)

151****01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