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四、督脉 经脉循行 起于小腹内,出会阴,经长强沿骶、腰、背、项正中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上巅顶,下前额,经鼻柱,止于上唇内。 联系脏腑有肾、心。联系的器官有生殖器、脊髓、脑、鼻、咽喉、口唇、眼。 主治概要 神志病:不寐,痫证,癫狂,昏迷,惊风。 常用腧穴 1.命门 定位 第二腰椎棘突下。 主治 慢性腰痛;阳萎、早泄;慢性腹泻。 操作 向上斜刺0.5-0.8寸。 2.大椎 定位 第七颈椎棘突下。 主治 发热、中暑;项背部疼痛,包括落枕、颈椎病;咳嗽、气喘。 操作 直刺0.5-0.8寸。 3.百会 定位 前发际中点直上5寸,约当两侧耳尖联线中点的头顶部。 主治 头痛、眩晕;神志不清、癫痫;脱肛、子宫脱垂等。 操作 向前或向后平刺0.5-1寸;或艾灸。 4.水沟(人中) 定位 人中沟上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 休克、昏迷、高热惊厥、癔症;急性腰扭伤;面神经炎。 操作 针尖稍向上斜刺0.3-0.5寸。 附注 常用于急救。 十五、经外奇穴 1.印堂 定位 两眉头中点。 主治 头痛、眩晕;惊厥;鼻炎。 操作 向下平刺0.3-0.5寸。 2.太阳 定位 眉梢与外眦的中点,向后约1寸凹陷处。 主治 头痛、面瘫、面肌痉挛;眼疾。 操作 直刺0.5-1寸。 3.夹脊(华佗夹脊) 定位 从第一颈椎到第四骶椎棘突下各旁0.5寸,共56穴。 主治 骨质增生、颈椎病、棘上韧带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操作 直刺或向下斜刺。颈、胸部0.5-1寸。腰骶部1-1.5寸。 4.十宣 定位 两手十指尖端,距指甲约01寸。 主治 昏迷、惊风、癫痫、癔症。 操作 点刺出血。 附注 急救穴 5.落枕 定位 手背第二、三掌骨间,当指掌关节后约0.5寸。 主治 落枕、肩臂痛、腰扭伤。 操作 直刺0.6-1寸。 第四节 针刺方法 一、进针方法 指切进针法 适用于短针的进针。如躯干、四肢部肾俞、足三里等穴的进针。 夹持进针法 适用于长针的进针。如臀部的环跳、秩边穴的进针。 舒张进针法 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进针。如腹部天枢、气海等穴的进针。 提捏进针法 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腧穴的进针。如头面部百会、阳白、印堂穴的进针。 二、针刺的角度 直刺 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刺入,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如肌肉丰厚的腰、臀、腹、四肢部穴位(肾俞、环跳、天枢、足三里)。 斜刺 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角倾斜刺入,适用于骨骼边缘处或内有重要脏器的腧穴。如胸部、背部的穴位(肺俞、心俞、胃俞)。 平刺 即横刺、沿皮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沿皮刺入。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胸骨部等穴位(百会、印堂、膻中)。 三、行针与得气 行针 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而行使一定的手法。 得气 针刺部位产生了经气的感应,即患者出现酸、麻、重、胀等感觉。部分病人尚有不同程度的感应扩散及传导,医者指下则有一种沉紧的感觉。 行针的基本手法 提插法 捻转法 灸法 灸法主要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一、灸法的作用 (一)温经散寒 (二)扶阳固脱 (三)消淤散结 (四)防病治病 二、灸法的种类 灸法种类 艾条灸 (太乙神针、雷火神针) 悬灸、温和灸、雀啄灸、 回旋灸、实按灸 艾炷灸 直接灸 无瘢痕灸 瘢痕灸 间接灸 隔姜灸 隔蒜灸 隔盐灸 隔附子饼灸...... 艾卷灸 温针灸、温灸器灸 其他灸法 灯火灸、天灸、蒜泥灸、细辛灸、天南星灸...... 灸法的注意事项 ① 施术者应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精心操作。 ② 临床施灸应选择正确的体位。 ③ 艾炷灸的施灸量常以艾炷的大小和灸壮的多少为标准。 ④ 灸治应用广泛,虽可益阳亦能伤阴,应慎用。 ⑤ 施灸时,对颜面五官、阴部、有大血管分布等部位不宜选用直接灸法,对于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⑥ 在施灸或温针灸时,要注意防止艾火脱落,要随时了解患者的反应,掌握灸疗的量。灸后若局部出现水泡,根据水泡大小正确处理。对于化脓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不宜从事体力劳动,要注意休息,严防感染。 ⑦ 施术的诊室,应注意通风。 拔罐法 概述 1 拔罐法的概念 拔罐法,是指用燃火、抽气等方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