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5ㄧ字型轉軸設計規範-SL3760B203
Ver 0.1 Date 08
1.公軸圖面範例 :
2.圖面尺寸 :
(1)標註內容
公軸扭力部分標註值
類別
尺寸值
公差標註
重要性標註
說明標註
備註
公軸外徑
2.66~2.68
-0.00,+0.01
*
NA
公軸全長
比母軸第一深度大1.0 mm以上
-0.05,+0.05
*
NA
扶正端外徑
3.6
+0,-0.04
*
第一溝外徑
2.6
防脫開外徑
2.3
防脫開深度一
母軸第一階深度-
-0.00,+0.05
*
防脫開深度二
母軸第一階深度-1.2 mm
-0.05,+0.05
*
油溝進退刀位置
公軸表面粗糙度
0.3um以下
如圖示
NA
NA
中碳0.5um
公軸遠端端面R角
0.5
NA
NA
NA
油溝寬度
0.8~1.2
NA
NA
Pitch 2.0, 左旋油溝
油溝深度
0.15~0.2
油溝角度
不規範
不規範
不規範
不規範
(2)說明
A公軸外徑 : 當外徑值接近 2.66時,套筒的變形量達到彈性及塑性變形的臨界點,外徑再往下時,套筒的扭力對公軸有較明顯的反應,也就是呈現出來的扭力會較為敏感,為了確保扭力的穩定性,公軸值設定為2.66以上,避免套筒形狀變異時,扭力產生較大的變異。
B扶正端外徑 : 扶正端的目的在於公軸組入套筒時給予適當的支撐作用,這個支撐作用,可以幫助轉軸的扭力穩定性,但是外徑過大時會與母軸之間干涉過大,形成公軸和母軸之間多餘的摩擦面,這個摩擦面是公軸的外表面摩擦母軸的內表面,母軸內表面硬度不足,表面光滑度又不夠,很容易造成加速磨損而壽命失敗。
C 第一溝外徑 : 第一溝設計的目的有二,一為防止公軸脫開,二為局部的蓄油功能,可以使油存於其中而漏出量減少。
D 防脫開外徑及長度 : 防脫開外徑 3.2,為了避免與套筒防脫開的突起互相干涉,故設定較小 。防脫開第一深度應小於母軸第一階深度 0.1 mm,防脫開第二深度應小於母軸第一階深度 1.2 mm,避免與套筒防脫開的突起互相干涉。
E 油溝進退刀位置 : 暫時不規範,但不可以與防脫開油溝連接。
F公軸表面粗糙度 : 表面粗糙度越低,壽命越好。表列值是依據目前的製程能力規範。
G公軸遠端端面R角 : 此圓弧太小時,會在公軸組入套筒時造成套筒內側電鍍層刮傷,為了避免嚴重刮傷,定義值大於0.5mm
I油溝 : 衛了避免製程中預轉,或車床順時鐘重工造成潤滑油被預轉擠出,所有油溝應為左旋油溝,而且油溝寬度應大於0.8 mm,使維持在較好的潤滑狀態,pitch 以設計2.0mm 為最常用參考值,建議依循此設計值。油溝深度為0.2。
公軸長度與遠端R角和母軸深度的關係 : 如果公軸的長度9.3mm,遠端R角0.5mm,兩者相減得到
3.母軸圖面範例 : 防脫開的母軸設計值與非防脫開的母軸設計值不同,主要在第一深度的公差上,防脫開的母軸只有0.05mm的單向公差。詳細內容請參考母軸設計規範。
4 材料選用與熱處理、表面處理條件
材料類別
震動
熱處理條件
硬度
表面處理 / 電鍍層厚度
AISI 1144
(sum43)
無毛邊
調質
HRC48~52
化學鎳 / 3~5 um
AISI 1215
(sum23)
無毛邊
20/280
HV520~600
化學鎳 / 3~5 um
AISI 1215
(sum23)
無毛邊
20/320
HV500~550
化學鎳 / 3~5 um
浅埋暗挖隧道工艺标准
1.竖井
1.1适用范围:
本章适用于浅埋暗挖隧道开挖的竖井由格栅钢架、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联合组成初期支护的施工及验收。
1.2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299-1999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J163-2002
1.3术语
(1)圈梁:竖井棚架支护底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2)竖井棚架:采用工字钢等型钢焊接成型的吊装骨架,用于提升、倒运竖井及隧道内垃圾和各种材料的吊运装置。
(3)格栅钢架:用钢筋或型钢焊接加工而形成的 架式支架。
(4)喷射混凝土:利用压缩空气或其它动力,将按一定配比拌制的混凝土混合物沿管路输送至喷头处,以较高速度垂直射于受喷面,依赖喷射过程中水泥与骨料的连续撞击,压密而形成的一种混凝土。
(5)干喷:将水泥和骨料干拌后送到喷嘴,在喷嘴的前端让其与水合流的一种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6)湿喷:将水泥和骨料加水搅拌均匀后直接喷射到受喷面上的一种混凝土施工方法。
(7)初期支护:当设计要求隧洞的永久支护分期完成时,隧洞开挖后及时施工的支护。
(8)钢支撑:采用工字钢等型钢焊接成型的支护钢架,用于支撑初衬结构的一种支护方式。
1.4一般规定
1.4.1竖井的断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