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半独立的卫星城????1918年芬兰建筑师沙里宁按照他的有机疏散理论制定了大赫尔辛基的规划,主张在其周围建立一些半独立的城镇,以控制城市进一步扩张。 后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附近也建造了一些半独立的卫星城,著名的有威林比。 它距离母城16公里,以一条电气化铁路和一条高速干道与母城联系,人口为24000人,用地170公顷。在车站上建立商业中心,靠近中心多为居住建筑,外围为低层住宅。 这种卫星城除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的工业和公共服务设施可以使一部分人就地工作,也就是说疏散人口的同时疏散了部分产业,但仍有一部分人必须往返母城,因此,它是不彻底的。 (3)完全独立的卫星城——新城 艾伯克隆比(Patrick Abercrombie)于1944年主持完成了大伦敦规划方案(Greater London Plan)中,主要采取了在伦敦周围建设卫星城的方式,来疏散伦敦中心区人口。 这些卫星城独立性较强,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而且还有一定的工业,居民的工作及日常生活基本上可以就地解决,从而形成一个职能健全的相对独立的城市。 哈罗就是这样一个卫星城,它于1947年规划设计的,1949年开始建造,距伦敦37公里,规划人口8万人,用地约2500公顷,由伦敦迁出一部分工业及人口来此。 生活居住区由多个邻里单位组成,每个邻里单位有小学和商业中心,几个邻里单位组成一个区。城市主要道路在区与区之间的绿地穿过,联系着市中心、车站和工业区。 卫星城市的定义: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2、有机疏散理论 沙里宁(E. Saarinen)认为卫星城确实是治理大城市问题的一种方法,但并不一定需要另建新城,可通过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的重构、进行有机的疏散来实现这样的目的。1942年他出版的《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一书中详尽地阐述了有机疏散理论理论。 “有机秩序的原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所以这条原则,也应当作为人类建筑的基本原则”。他对现代城市出现衰败的原因进行了揭示,从而提出了城市全面改建的对策,改建的目标包括: (1)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2)把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他最适宜的用途;(3)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有机疏散就是把大城市目前的那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为若干集中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 “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 “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和“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分散”这两种组织方式,是原先密集城市得以健康的疏散所必须采用的方法。 (二)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恩格斯在描述当时全世界的商业首都伦敦时所说:“这种大规模的集中,250万人这样集聚在一个地方,使这250万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在这种集聚效应的推动下,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 城市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出现了大城市现象,随着大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规模更为巨大的城市现象,即大都市、巨大城市和大城市带,甚至国际城市、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等。 (一)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1、托马斯·莫尔 (Thomas More 1477~1535) 在 16 世纪时提出的 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 (Utopia) 乌托邦中有50个城市,城市与城市之间有一天的路程,城市规模受控制,每户有一半的人在乡村工作,两年轮换,街道200英尺,住户不上锁,废弃私有制。 2、 康帕内拉 (Tommaso Campanella1568~1639) 的 “ 太阳城 ” 方案中财产为公有制。 财产公有制,居民畜牧业、农业、航海、防卫,城市空间结构由7个同心圆。 3、罗伯特·欧文 (Robert Owen l771~1858)主张建立的 新协和村 (New Harmony) 居住人口500-1500,有公用厨房与幼儿园。住房附近有机器生产的作坊。 1852年,自己买地,带900人建立。 4、傅立叶 (Charles Fourier 1772~1837)的理想社会”法郎吉” 1500-2000人,公社; 意义:这些空想社会主义的设想和理论学说中 , 把城市当作一个社会经济的范畴 , 而且看作 为适应新的生活而变化 , 这显然比那些把城市和建筑停留在造型艺术的观点要全面一些也更深刻。他们的一些理论 , 也成为以后的 田园城市 、 卫星城市 等规划理论的渊源。 (二)“田园城市”理论 1、霍华德的城市设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