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随堂练习 * 有关议论文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法,来证明它的观点。 作者介绍 叶永烈(1940~ )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影响较大。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的“最佳传记文学家奖”。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于2002年12月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2005年10月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1、圈出段落序号。 2、划出本课的生字词。 3、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反复。 初读课文 澡 械 逆 玫 域 zǎo 洗澡 澡盆 澡堂 xiè 机械 器械 军械 nì 逆流 逆风 叛逆 méi 玫瑰 玫红 yù 地域 区域 领域 我会认 诞生 纵观 漩涡 敏锐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时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 百思不得其解 自读课文 1、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锲而不舍 2、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司空见惯 3、某种少见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 无独有偶 4、追究事情的根源。课文中指从细小的、普遍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 追根求源 理解词语 5、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见微知著 6、反复思考也无法理解。 百思不得其解 7、比喻对问题究根寻底。 打破沙锅问到底 理解词语 1、“故圣人 ,睹始知终。” 2、夏日里的故乡,偶尔烈日当空也能下着绵绵细雨,对于我们却是 __的事情。 3、“闻简某系蜀人,而此女亦是蜀人,可谓 。” 4、面对困难我们只有 地找寻战胜它的方法,才能获得成功。 见微知著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锲而不舍 学以致用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再读课文 2、课文举了几个具体事例来论证这个观点? 1、课文主要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思考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 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现了酸碱试纸。 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这个 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 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人物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 反复实验 找到真理 人物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 反复实验 找到真理 谢皮罗 教授 洗澡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这是为什么呢? 抓住问号不放 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漩涡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有关 化学家波义耳 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 是什么? 会不会? 有什么? 什么样? 进行许多实验 终于制成了 酸碱试纸 奥地利医生 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 什么关系? 百思不得其解 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 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三个故事都是讲生活中的偶然发现的问题; 三个故事都是讲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 三个故事都是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写法相同: 都是先写发现问题,再写研究问题,最后写解决问题。 你能说说这三个事例的共同点吗? 是啊,“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也是课文中的哪句话的意思? 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这里的“?”指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 这里的“!”指的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好处: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文中的“差不多”一词能不能去掉? 为什么? 不能去掉,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造者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的。加上“差不多”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通用设备技术规程-联轴器维修技术标准200808.doc VIP
- 2025呼和浩特粮油收储有限公司招聘18名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四川爱众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批次招聘5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T/CAQP 001-2017_汽车零部件质量追溯体系规范.pdf VIP
- 全运动员选拔与训练实施方案.doc VIP
- 财务管理在交通与道路工程中的应用.pptx VIP
- 【武汉版】《生命安全教育》六年级 第4课《相信自己》课件.pptx VIP
- 国庆节的国庆文化知识竞赛.docx VIP
- 幼儿园膳食委员会会议记录.pdf VIP
- T SHAEPI 001—2022 净味环保沥青气态污染物减排性能技术要求.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