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5)资料教材.pptVIP

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5)资料教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油工业发展史 及世界著名石油公司介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人文社科部 李静静 第四讲 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世界石油工业的第三个阶段(1945—1973年) 从二战结束到70年代中期,是世界石油工业急速成长的“黄金时期”,其主要特征如下: 特点一 世界石油产量和探明可采储量 以很高速度增长 1945年产量是35537万吨, 1950年总产量53845万吨, 1960年几乎翻了一番,达108142万吨, 到1970年再翻一番,达232412万吨。 20年间产量翻两番,年产量净增加17亿多吨,达到1950年的4倍多。 石油产量之如此高速度增长, 一方面是由于在中东,在俄罗斯以及其他地方,陆续发现和投产一大批大的,甚至是特大型油田; 另一方面是由于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推动欧洲主要工业国家实现了能源结构的大调整,实现了从以煤为主到以油为主的大转变。 油气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 美国1950年已达58.8%; 日本1963年达50.3%; 西德1962年达52%美国1965年达50.7%; 前苏联1966年达51.3%。 1967年石油在世界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40.4%,超过煤炭(38.8%),成为第一能源。 这个时期,美国的石油生产于1970年达到了顶峰,石油剩余可采储量达到52.69亿吨,石油年产量达到53088万吨。从那年开始,石油储、产量逐步下降。 1973年石油总产量被前苏联超过,从70多年来一贯高举世界第一的宝座上跌落下来,屈居第二。 主要原因是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大的新油田发现。60年代发现的阿拉斯加北坡普鲁德霍湾大油田又由于环境恶劣,直到1976年才投入开发。原油生产缺乏战略的接替。美国国内的石油勘探重点逐步向墨西哥海湾上转移。 特点二 这一阶段最突出的是中东发展成为 世界石油工业的中心。 在波斯湾周围陆上和海上,获得了油气勘探大胜利。除战前已发现的科威特的大布尔干(Burgan)油田(1938年发现,战后探明并投入生产,储量94.5亿吨)、伊朗的阿加贾里(Aghajari)油田(1936发现,储量13.8亿吨)在这个时期先后投入开发。 这样,海湾地区的石油产量迅速增加,而且绝大部分供出口,因而也是世界最主要的石油供应地。1961年,中东石油产量已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25.1%,出口占世界总出口量的51.6%,即其产量占世界的1/4,而其出口量占世界的一半还多。1970年,中东石油总产量占世界的50%。1974年,中东的产量占世界的比重达到最高峰,为38.9%;而1975年该地区的总产量达到98477万吨,占世界的比重达到37%;其石油出口量占世界的比重也达高峰,为61%。 特点三 前苏联经历两次石油生产的战略接替,探明储量和产量迅速上升,1973年前苏联石油产量超过了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国 前苏联的石油生产战前主要靠高加索地区,尤其是阿塞拜疆的巴库油区。二战开始前,已经在乌拉尔山脉以西、伏尔加河以东的广阔地带陆续发现石油。希特勒德国对前苏联入侵,加速了前苏联开发这地区的油气资源。 战后,这一地区的勘探开发工作全面展开,成绩卓著。1945年高加索地区占全苏的69.3%(其中阿塞拜疆占59.4%);1950年还占55.2%。1944年发现杜伊玛兹(Tuymazy)油田可采储量2.85亿吨;1948年发现罗马什今(Romashkin)大油田,地质储量高达45亿吨,可采储量24亿吨;1954年发现新叶尔霍夫(Novo Elkhov)油田,开采储量24亿吨; 1955年,全苏总产量7079万吨,其中伏尔加—乌拉尔地区产油4250万吨,占60%,实现了第一次战略接替,这地区被称为“第二巴库”。 它包括彼尔姆、基洛夫、古比雪夫、奥伦堡、萨拉托夫和伏尔加格勒,以及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奔萨、乌里扬诺夫斯克、鞑旦、巴什基里亚及乌德穆尔特自治共和国。1965年该地区产油1.75亿吨,占全苏72%。1976年,“第二巴库”产量达到高峰,为22440万吨,使前苏联总产量增加到51900万吨,仍占前苏联石油总产量的43.2%,仍然是前苏联的第一大产油区。 60年代,前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地区一再获得巨大突破,10年间陆续发现一系列大中型油田,仅开采储量1亿吨以上的特大油田就有10个。尤其是1965~1966年相继发现世界第一大油田——乌连戈伊(Urengoy)气田。西西伯利亚1964年开始产油;1970年产量为3149万吨;1975年的产量已上升到1.43亿吨,使全苏总产量上升到4.9亿吨;1980年产油31200万吨,而使前苏联石油总产量达到62250万吨。西西伯利亚的产量占51.78%,成为前苏联第一大产油区。 特点四 中国石油工业迅速发展

文档评论(0)

my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