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礼仪之饮食忌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际礼仪之饮食忌讳 印度教徒不吃牛肉。伊朗人不吃无鳞的鱼。 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也忌谈猪,在斋月里日出之后、日落之前不能吃喝。伊斯兰国家戒酒。例如在沙特阿拉伯,海关人员在飞机上会把酒给没收。 阿拉伯人禁食猪肉,不吃外形丑恶和不洁之物,如甲鱼,螃蟹等,也不吃死的动物。取野物时要趁血没凝固,割断其喉头,否则就不能吃。 宗教禁忌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发源地,其中尤以伊斯兰教的教规最为严厉。《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基础,它制定伊斯兰教的信条、典礼和规章,还包括禁止饮酒和赌博、戒食猪肉以及一切自死物的血液的法律。 伊斯兰教无偶像崇拜,只要是面对麦加方向,就是面向真主了。在穆斯林国家,伊斯兰教徒每天要做五次祈祷。到了该祈祷的时辰,无论手中在做什么活,都要放下,向麦加方向跪下。外来人可以不做祈祷,但绝不能表示出不耐烦或者干扰这种祈祷。沙特阿拉伯是执行伊斯兰教规最严厉的国家。沙特严禁一切偶像,工艺品中的人物塑像,儿童玩具中的“洋娃娃”以及商店橱窗中的模特等都在禁止之列。他们认为这类偶像都是为了顶礼膜拜而造,崇拜偶像和伊斯兰教的戒律背道而驰,所以任何人不得携带雕塑、洋娃娃之类入境。 国际礼仪之数字的忌讳 数字的忌讳在很多国家都存在。 西方人极端厌恶“13”这个数字,在任何场合都尽量避开它,如高楼的12层之上便是14层楼,宴会厅的餐桌14号紧接着12号等。有些人甚至对每个月的13日这一天也感到惴惴不安。这是因为西方人认为“13”是个不幸的、凶险的数字。原因来自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创作的《最后的晚餐》,基督耶稣和弟子们一起吃饭,参加晚餐的第13个人是犹大。犹大为了贪图30枚银币,将耶稣出卖给犹太教当权者,并为捉拿耶稣的人带路,使耶稣于13号星期五被钉在十字架上。西方人憎恨犹大,也把“13”这个数字当作不幸的象征。 在日本,忌讳“4”和“9”字,因为在日语中,“4”与“死”同音,所以日本的医院,都没有4号病房和4号病床。“9”的发音与“苦”相近,因此也在忌讳之列。 韩国人对“4”字也反感,许多楼房的编号严禁出现“4”楼、“4”字编号,在饮茶饮酒时,主人以1、3、5、7的单数来敬酒献茶。 一些西方人还忌讳“3”。新加坡人忌讳“7”、“8”、“37”。加纳人忌讳“17”、“71”。在非洲,大多数国家认为奇数带有消极色彩,而认为偶数具有 积极的象征。 英汉文化的十大常见差异 在开放的现代社会,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显得愈发重要,已经成为现代交际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随处可见,言语环境中的文化因素受到普遍重视。下面是英汉文化中十大常见差异。? 1.回答提问?  中国人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以肯定或否定对方的话来确定用“对”或者“不对”。如: “我想你不到20岁,对吗?”? “是的,我不到20岁。”? (“不,我已经30岁了。”)?  英语中,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依据事实结果的肯定或否定用“Yes”或者“No”。如:? “You’re?not?a?student,are?you?”? “Yes,I?am.”? (“No,I?am?not.”)? 2.亲属称谓?  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显得男女平等。如:? 英文“grandparents,grandfather,grandmother”,而中文“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再如,父母同辈中的称谓:英文“uncle”和“aunt”,而中文“伯伯、叔叔、舅舅等,姑妈、姨妈等”。?  还有,英文中的表示下辈的“nephew和?niece”是不分侄甥的,表示同辈的“cousin”不分堂表、性别。? 3.考虑问题的主体? 中国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方的情感。比如:?   你想买什么??   您想借什么书?? 而英语中,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如:?   Can?I?help?you??   What?can?I?do?for?you?? 4.问候用语? 中国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维出发点。如:?   您去哪里??   您是上班还是下班?? 而西方人往往认为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能随便问。所以他们见面打招呼总是说:?   Hi/Hello!?   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   How?are?you??   It’s?a?lovely?day,isn’t?it?? 5.面对恭维? 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谦虚谨慎,对别人的恭维和夸奖应是推辞。如:?   “您的英语讲得真好。”?   “哪里,哪里,一点也不行。”?   “菜做得很好吃。”?   “过奖,过奖,做得不

文档评论(0)

茉莉花的香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