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kV黎合江送变电工程线路初步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哎报告.docVIP

220kV黎合江送变电工程线路初步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哎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220kV黎合江送变电工程线路 初步设计阶段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阶段:初步设计阶段 工程编号:2012-2007N 勘察起止时间:2013年03月12日—2013年04月08日 提交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 资质等级:231001-kj(综合甲级) 法定代表人:陆增建 技术负责人:刘文连 审 定 人:龚宪伟 审 核 人:秦勇光 项目负责人:宋 毅 报告编写人:宋 毅 提交日期: 2013年 04月10日 目 录 TOC \o 1-2 \h \z \u 1 概述 1 1.1 工程概况 1 1.2 线路路径 1 2 工作 2 2.1 勘察的主要内容及目的 2 2.2 遵循的技术标准 2 2.4 现场调查与收集资料 2 3 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 3 3.1 区域地质构造 3 3.2地震 4 4 线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 4 4.1 地形地貌与不良地质作用 4 4.2 地层岩性 5 4.3水文地质条件 6 4.4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6 4.5 适宜的基础形式 6 5 沿线矿产资源及文物古迹 6 6 工程地质初步评价与建议 6 概述 1.1 工程概况 拟建的220kV黎合江送变电工程线路工程位于浦北县张黄镇,长约11.2km,线路跨越的行政区域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 1.2 线路路径 线路从110kV福山变构架向东面出线后转往东北方向走线,途经高山西面、清水洞东面、赤泥岭北面和东方农场长岭队附近之后,线路折往正北方向走线,经过芋地岭西、高栋岭后到达东方农场苏茅坪队附近并于此折向西北方向走线,往牛运湖方向前行约2.2km后到达碰油麻附近,在碰油麻附近线路再折往西北向,经东信塘南面、叶山、曲江南面和田垌后到达π接点,分别在原线路的76#塔和77#塔附近与原线路连接,新建线路全长约11.20km。该方案在 图 SEQ 图表 \* ARABIC 1.1 线路路径走 工作 2.1 勘察的主要内容及目的 a)调查了解沿线地形地貌特征、不良地用的发育状况及其危害性。 b)调查了解沿线地层岩性及其分布特征,初步评价岩土的工程特性,提供重度等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和地基承载力,为杆塔基础型式的选择提供初步资料。 c)调查了解沿线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腐蚀性,并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初步评价。 d)调查了解沿线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开采情况,评价其对送电线路的影响。 e)调查拟选方案路径的文物矿产情况,对拟选方案路径重要跨越地段及可能的崩塌、滑坡地段作判断和专门说明,为线路初步设计阶段的方案选择与设计提供相关的岩土工程资料。 2.2 遵循的技术标准 a)《220kV及以下架空送电线路工程地质勘测技术规定》(DL5076-2008); b)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 c)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2.4 现场调查与收集资料 本次初设现场勘测外业工作于2013年3月26日~2013年4月10日进行。为了充分收集已有资料,掌握工作区的基本地质背景,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地质勘察工作,收集了如下资料: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图A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图 B 1); 1990年出版的《广西通志·地震志》; 《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及其附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1/20万地质图、矿产图及水文地质图-“合浦幅、灵山幅”; 浦北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矿产资料; 浦北县文物管理所提供的文物古迹资料; 设计提供的本工程1/5万的路径走向示意图; 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 3.1 区域地质构造 线路区域位于南华准地台、钦州残余地槽之六万大山隆起的南部,与博白拗陷的接合部位,处于大地构造的相对稳定地段。工程区内无区域活动性断裂通过,外围近场的主要活动性断裂为合浦~北流断裂带、防城~灵山断裂带与南丹~昆仑关断裂带: a) 合浦~北流断裂带: 断裂带西南起于北部湾海中,往东北方向经合浦、博白、陆川、北流、容县。而后可能延入广东,在广西境内长约300公里。断裂带由一组走向大致为北东40°~60°的断裂组成,分为东西两束:东边一束称陆川-岑溪断裂带,多数倾向南东、倾角40°~70°,属硅镁层深断裂;西边一束称博白-梧州断裂带,多数倾向北西,倾角70°左右,属硅铝层深断裂。拟选的线路路径与西束主断裂的距离约8.0km。 b) 防城~灵山断裂带: 断裂西南始于越南的先安,经广西的防城、灵山至平南大安,由相互平行的一组断裂组成,呈舒缓波状延伸,长约350km。总体走向北东45°~50°,倾向北西或南东,倾角4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92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