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学实结范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业昆虫学实结范文    一、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XX年11月14号    实习地点:海南省海口市(三江、三门坡、生态村)实习路线:海口→三江→三门坡→生态村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在学校没有看到的昆虫,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都体现的十分明显,分别是水稻害虫,芒果害虫,荔枝害虫和蔬菜上海青害虫等,下面几种昆虫的介绍是在此次实习中见到的种类最多的,详细介绍如下。    二、3种主要害虫介绍    水稻虫害及防治: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Thunberg)    形态特征:    成虫:雄虫体长15~33毫米,雌虫20~40毫米,黄绿色或黄褐色,有光泽。头顶两侧在复眼后方各有1条黑褐色纵带,经前胸背板两侧,直达前翅基部。前胸腹板有1锥形瘤状突起。前翅长度超过后足腿节末端。    卵:卵圆筒形,长约3.5毫米,宽约1毫米,中央略弯。具卵囊,卵粒在卵囊内斜排。卵囊茄果形,褐色,长9~14毫米,宽6~10毫米,前端平截,后端钝圆,平均有卵10~20粒,卵粒间有深褐色的胶质物相隔。    幼虫:幼虫称蝗蝻,一般6龄。1龄若虫体长约7毫米,绿色有光泽,头大。2龄后体形渐大,前胸背板中央渐向后突出,体绿色至黄褐色,头、胸两侧黑色纵纹明显。3龄时翅芽出现,逐龄增大,至第5龄时向背面翻折,第6龄时可伸达第3腹节,并掩盖腹部听器的大部分。    为害特点:    中华稻蝗属直翅目,蝗科,在广东、海南各地都有分布,主要为害水稻、玉米、高粱、麦类、甘蔗和豆类等多种作物。对作物的为害是以成、若虫咬食叶片,咬断茎秆和幼芽。水稻被害叶片成缺刻,严重时稻叶被吃光,也能咬坏穗颈和乳熟的谷粒。    发生规律:    中华稻蝗在广东、海南一年发生2代。第一代成虫出现于6月上旬,第二代成虫出现于9月上、中旬。以卵在稻田田埂及其附近荒草地的土中越冬。越冬卵于翌年3月下旬至清明前孵化,1~2龄若虫多集中在田埂或路边杂草上;3龄开始趋向稻田,取食稻叶,食量渐增;4龄起食量大增,且能咬茎和谷粒,至成虫时食量最大。6月出现的第一代成虫,在稻田取食的多产卵于稻叶上,常把两片或数片叶胶粘在一起,于叶苞内结黄褐色卵囊,产卵于卵囊中;若产卵于土中时,常选择低湿、有草丛、向阳、土质较松的田间草地或田埂等处造卵囊产卵,卵囊入土深度为2~3厘米。第二代成虫于9月中旬为羽化盛期,10月中产卵越冬。    防治对策:    ①稻田附近田间杂草地是稻蝗的滋生基地,因此充分开发利用稻田附近荒地,是防治稻蝗的根本措施。    ②早春结合修田埂,铲除田埂1寸深草皮,晒干或沤肥,以杀死蝗卵。(3)田间蝗蝻发生时,掌握3龄前若虫集中在田边杂草上时,选用90%敌百虫700倍液,或80%敌敌畏8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000倍液喷雾。    芒果虫害及防治:芒果象甲(MangiferaindicaLinnCurculionidae)    形态特征:    成虫:果肉象体长5.5~6.5毫米,身褐色,头管短而粗壮,常隐于前胸腹板之下,触角膝状,黄褐色,鞘翅褐色,基部有一黄褐色横带。果核象体长6~7毫米,棕褐色,披有黄褐色鳞片,头管光滑,枣红色,喙长4~7毫米,触角膝状,端部有3节膨大,鞘翅端部有1对由灰白鳞毛组成的带状斑纹,各足褪节端膨大,内侧有一齿。剪叶象体长5~6毫米,褐色,具细毛,稍有光泽,喙细长,伸向前方,触角棒状,前半部黑褐色,基半部枯黄色,前胸圆锥形,背有刻点,鞘翅灰褐色,每侧有10行纵列的粗刻点,密生褐色细毛,腹部膨大,可见5节,末端露出鞘翅之外。    卵:椭圆形,初期白色,后变为淡黄色。    幼虫:体长5~6.5毫米,淡黄色或深灰色,无足,体躯11节。蛹:体长3~4毫米,淡黄色,羽化时褐色,头部有乳突,上生刚毛,腹部向内微弯曲,末节有肉质刺1对。    为害特点:    象甲属鞘翅目象虫科,在我国,危害芒果的象甲主要有3种它们是芒果果肉象、芒果果核象和芒果剪叶象,其中前两种属于国际植物检疫对象。芒果果肉象以幼虫蛀食芒果果肉,在果肉内形成不规则的纵横蛀道,使果内充满虫粪,不堪食用,该虫不危害果核;芒果果核象以幼虫蛀食芒果果核,使被害的幼果大量脱落,严重影响产量,甚至使全园失收;芒果剪叶象则以成虫取食嫩叶,并在嫩叶上产卵,将叶片从近基部咬断,造成大量落叶,并在嫩叶上产卵,将叶片从近基部咬断,造成大量落叶,严重时使树冠仅剩下无叶的光秃嫩梢,对树势及产量均有极大影响。    发生规律:    果肉象一年发生1代,成虫藏于枝叶或树皮隙缝和孔洞中越冬,次年早春开始活动,产卵于幼果表皮上,孵化后即钻蛀果肉内危害,老熟后在果肉化蛹,7月成虫在被害果肉内羽化而出,成虫白天取食芒果的嫩叶、嫩枝;果核象也是一年发生1代,成虫在

文档评论(0)

177****87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