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限元法基础及应用
上机报告
南京理工大学
2015年12月
上机实验一
1 实验题目
设计一个采用减缩积分线性四边形等参元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试验来研究网格密度、位移约束条件与总刚度矩阵奇异性、沙漏扩展、求解精度的关系,并验证采用减缩积分时保证总刚度矩阵非奇异的必要条件。总结出你的研究结论,撰写实验报告。
2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来研究减缩积分方案中网格密度和位移约束条件对总体刚度矩阵奇异性和求解精度的影响,以此加深对有限元减缩积分的理解,和对减缩积分中保证总体刚度矩阵非奇异性的认识。
3建模概述
先保持位移约束条件不变,研究网格密度对总体刚度矩阵奇异性和求解精度的影响,并验证采用减缩积分时保证总刚度矩阵非奇异的必要条件。如下图1所示,建立一个简支和链杆的约束条件,然后不断增加网格密度,通过ABAQUS来计算位移和应力的变化规律。
简支(两个约束) 链杆(一个约束)
P 积分点(3个独立关系式) 节点(两个自由度)
P
4 计算结果分析讨论与结论
1)1*1单元四边形减缩积分实验
载荷 布种/单元
P应力云图
P
2)2*1单元四边形减缩积分实验
载荷 单元
应力云图
3)4*4单元四边形减缩积分实验
载荷 布种 单元
应力云图
结果分析
项目
自由度数
比较
独立关系式
结果
1)
4*2-3=5
1*3=3
奇异
2)
6*2-3=9
2*3=6
奇异
3)
25*2-3=47
16*3=48
非奇异
5 实验体会与小结
单元刚度矩阵的特征:
对称性
奇异性
主元恒正
平面图形相似、弹性矩阵D、厚度t相同的单元,相同
的分块子矩阵按结点号排列,每一子矩阵代表一个结点,占两行两列,其位置与结点位置对应。
整体刚度矩阵的特征:
对称性
奇异性
主元恒正
稀疏性
非零元素呈带状分布。
[K]的物理意义是任意给定结构的结点位移所得到的结构结点力总体上满足力和力矩的平衡。为消除[K]的奇异性,需要引入边界条件,至少需给出能限制刚体位移的约束条件。
对于一个给定形式的单元,如果采用精确积分,则插值函数中所有项次在|J|=常数的条件下能被精确积分,并能保证刚度矩阵的非奇异性。如果采用减缩积分,因为插值函数中只有完全多项式的项次能被精确积分,因此需要进行刚度矩阵非奇异必要条件的检查。
上机实验二
1 实验题目
图示一个简支梁平面应力模型。梁截面为矩形,高度h=160mm,长度L=1000mm,厚度t=10mm。上边承受均布压力q =1N/mm2,材料E=206GPa,μ=0.29。X方向正应力弹性力学理论解为:
分别应用3节点三角形单元、4节点线性等参元(完全积分、减缩积分、非协调模式)、8节点二次等参元完全积分进行下列数值实验:1)用较粗单元网格求解梁中部应力分量σx的最大值和上下边法向应力分量,并对各单元计算精度进行比较分析;2)对粗网格下梁中部最大位移进行对比和分析;3)通过网格加密对比试验3节点三角形单元和8节点二次等参元的收敛速度。总结出研究结论,撰写实验报告。
2 实验目的
(1)通过ABAQUS软件,用有限元法分析整个梁上的σ_x的分布规律,讨论σ_y的有限元解与材料力学解的区别;
(2)用有限元法求梁顶边和底边中点正应力σx的最大值;
(3)比较3节点三角形单元、4节点线性等参元(完全积分、减缩积分、非协调模式)、8节点二次等参元完全积分求得的参数与理论解的接近程度;
(4)逐步加密单元网格,把有限元法求得的σx值与理论值进行对比,考察解的收敛性;
(5)针对以上力学模型,对比分析3节点三角形平面单元和8节点四边形平面单元的求解精度和收敛性;
(6)绘制σx的误差——计算次数曲线,并进行分析说明。
3 建模概述
(1)启用ABAQUS/CAE程序;
(2)创建部件(Module:Part),选择2D Planar,Approximate size=2000,绘制长度为1000,高度为200的矩形;
(3)创建材料和截面属性(Module:Property),弹性模量为E=210000 MPa,泊松比为0.3;
(4)定义装配件(Module:Assembly),选择Independent;
(5)设置分析步(Module:Step);
(6)定义边界条件和载荷(Module:Load),将左右两边界在中点分成两段,在梁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课件.ppt VIP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十章.ppt VIP
- 149页-【低空经济】大型露天矿区安全生产无人机巡查与管理系统设计.pdf
- 《朝花夕拾》经典青少年文学读物.pdf VIP
- 学校食堂卫生标准的食品烹饪温度与时长要求.docx VIP
- 2025凉山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全套十一讲满分答案(纯).docx
- 新出_魏哲墓志铭_及其相关问题_张存良.pdf VIP
- 课题申报参考:人工智能赋能中国传统陶瓷文化基因图谱构建及创新设计研究.docx VIP
- 【新版】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和大人一起读剪窗花》优质课件.pptx VIP
- 2025质量管理 GBT 19001-2016的统计技术指南.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