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篇-人文旅游资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陵鸟瞰 陵区占地40平方公里。陵区的第一座建筑——石牌坊,是目前国内保存下来的最大最早的石牌坊。过了石牌坊是大宫门,它是陵区的正门,门前竖立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碑。再往前走,便是神道了。神道长750米,两侧置石人、石兽18对36个。中国古代陵墓前放置石人、石兽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就已经有了,主要是装饰坟墓,象征生前的仪卫。 目前,十三陵中可供参观的只有长陵和定陵。长陵是明成祖朱棣(1403—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及其皇后的陵墓,占地10万平方米。长陵的地上主体建筑即祾恩殿,是中国同类型的四大殿之一。其他三大殿分别是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山东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和泰山脚下岱庙的天贶殿。祾恩殿占地1956.44平方米,比太和殿还要大。该殿有60根柱子,每根都是由独木制成。在太和殿内有72根柱子,但远没有祾恩殿里的柱子珍贵,因为前者是松木,而后者都是金丝楠木(楠木中最好的一种,因木纹里有金丝而得名,仅生长于西南地区的高山险要之地。由于古代被选为修建皇家宫殿、陵寝、园林等的特种材料,该树种自清代起就稀有了)。祾恩殿里的金丝楠木柱未加任何保护,却历经近600年而完好无损。 长陵神道 第九节我国的宗教旅游资源 一、我国的宗教现状及主要特征 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据不完全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5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宗教团体还办有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院校74所。 佛教在中国已有2000年历史。现在中国有佛教寺院1.3万余座,出家僧尼约20万人,其中藏语系佛教的喇嘛、尼姑约12万人,活佛1700余人,寺院3000余座;巴利语系佛教的比丘、长老近万人,寺院1600余座。道教发源于中国,已有1700多年历史。中国现有道教官观1500余座,乾道、坤道2.5万余人。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传入中国。伊斯兰教为中国回、维吾尔等10个少数民族中的群众信仰。这些少数民族总人口约1800万,现有清真寺3万余座,伊玛目、阿訇4万余人。天主教自公元7世纪起几度传入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后大规模传入。中国现有天主教徒约400万人,教职人员约4000人,教堂、会所4600余座。基督教(新教)于公元19世纪初传入中国,并在鸦片战争后大规模传入。中国现有基督徒约1000万人,教牧传道人员1.8万余人,教堂1.2万余座,简易活动场所(聚会点)2.5万余处。 四、中国古代园林的组成要素   1、筑山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有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而开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们,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一步。    唐宋以后,由于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玩赏艺术的发展,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爱石成癖的宋徽宗,他所筑的良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   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明)计成在《园冶》的“摄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等17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清)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消壑,乃至于可估喀斯特溶洞,叠山倒垂的钟乳石,比明代以条石封合收顶的叠法合理得多、高明得多。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造山的佳作。 2、理池   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森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治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   (一)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谢,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   (二)隔。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隔水净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

文档评论(0)

186****64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