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设计可逆过程求解状态函数的变化量? 1. 判断所求热力学过程的可逆性; 如:凡在不平衡条件下的相变,均为不可逆相变。 2. 对于不可逆过程,设计可逆过程求解: 从题目已知条件入手,结合化学常识,寻找其中隐含的可逆过程; 设计的每一步都须可逆、有公式可套、有热力学数据可查; 检查每一步是否仅一个独立变量;若同时包含两个或以上变量,则需再拆成两个甚至多个可逆步骤。 * * * * * * * * * * * * 1.系统不用确定,已经告诉你了。 2.确定初末态。末态什么不知道?温度。 怎么确定?看过程的特点。整个容器是一个孤立系统,没有热量交换,也没有体积功,所以内能变等于零。 能量是个广延性质,因此,把容器化成两部分,系统的能量也被分成两块。这样就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化成两个简单的问题。每个容器中的内能便就只取决于里面气体温度的变化。 因为是理想气体,所以内能便等于等容热熔乘以温差。 求得了末态就为下面的计算奠定了基础。 * 焓也是容量性质,所以系统的焓变等于两部分各自的焓变之和。 理想气体的焓变只是温度的函数。所以就用等压热熔乘以deltaT。 可见,绝热过程并非没有焓变。 熵变的计算: 熵是容量性质。 氦气的熵变就取决于它的初态和末态,经历了一个等容简单变温过程。不管这个过程是否可逆我都可以把它设计成可逆过程。 计算结果表明,孤立系统里面发生的变化导致了系统的熵增加。根据熵增原理,这个过程是自发过程。 * * * * * * 凝聚系统(固态、液态)的所有性质对压力的变化不敏感。 * * * * P291 42:00 还有一个过程的熵变我们没有讨论:化学反应的熵变。物理过程的熵变我们已经讲过了。 下面我们先介绍热力学第三定律和规定熵的概念。 热力学一共四个定律,但是其他两个定律的作用没有办法与第一、二定律相比。所以我们介绍它们不用花那么多时间。 第三定律也要从实验开始说起。 Richard研究熵变,他研究的是电池,他发现,测反应的熵变的时候,电池/化学反应的温度越低,熵变越小。(当时的低温技术只能到20几K) 做完实验,有一个人去搞总结,Nenst借助于Richard的实验结果总结到:温度低到0K的时候熵变为零。在没有任何实验依据的条件下,显然是一种假定,这在科学史上是非常罕见的。没有多少实验依据,就胡懵了一个假定。但是五年以后,有一个人比他胆子还大,Plank,OK时不同物质的差异变成零了,那么不同物质的熵都相同了,于是他就发表了一个演说。所以他显然也是一个假定,就是热力学第三定律。 它只不过是为熵规定了一个相对值。不称其为一个定律。但是这套规定确实为如何计算一个反应的熵变奠定了基础。 * * * * * P393 30:00 * ?-系统的热力学概率,读音:omiga k=1.38×10^-23 1877年,玻尔兹曼用下面的关系式来表示系统无序性的大小:S∝lnW。1900年,普朗克引进了比例系数k,将上式写为S=klnW。该公式后来刻在玻尔兹曼的墓碑上,这就是第九个表彰的公式——玻尔兹曼公式。k为玻尔兹曼常量,S是宏观系统熵值,是分子运动或排列混乱程度的衡量尺度。W是可能的微观态数。W越大,系统就越混乱无序。由此看出熵的微观意义:熵是系统内分子热运动无序性的一种量度。 用牛顿力学来解释物体内每一个分子的运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玻尔兹曼运用统计的观念,只考察分子运动排列的概率,来对应到相关物理量的研究,对近代物理发展非常重要。由于观点新颖,一开始不为许多著名学者接受,玻尔兹曼为之付出了巨大代价,成为他个人悲剧(自杀)的重要原因。 路德维希·玻尔兹曼是奥地利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在气体的分子运动理论、统计力学和热力学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做为哲学家,他反对实证论和现象论,并在原子论遭到严重攻击的时刻坚决捍卫它。 “如果对于气体理论的一时不喜欢而把它埋没,对科学将是一个悲剧;例如:由于牛顿的权威而使波动理论受到的待遇就是一个教训。我意识到我只是一个软弱无力的与时代潮流抗争的个人,但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贡献,使得一旦气体理论复苏,不需要重新发现许多东西。” —— 玻尔兹曼 玻尔兹曼的一生颇富戏剧性,他独特的个性也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对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玻尔兹曼——笃信原子的人》一书([意]卡罗·切尔奇纳尼著,胡新和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7月版,30.00元),方在庆教授和关洪教授从不同的侧面做出了相应的评价,其中关洪教授着重提到的译文的质量问题,希望能够引起相关各方的注意。 有人说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兹曼(Ludwig Boltzmann,1844~1906)终其一生都是一个“乡巴佬”,他自己要为他一生的不断搬迁和无间断的矛盾冲突负责,甚至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