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西永乐宫壁画《朝元图》之一 “朝元图”为永乐宫壁画的一部分,是元代壁画艺术的最高典范。朝元图画在三清殿内,四壁及扇面墙两侧均绘壁画。为泰定二年(1325)洛阳马君祥、马七等人所作, 内容描绘道府诸神朝谒元始天尊,故名“朝元图”。壁画以八个高3米的主像(南极、北极、东极、玉皇、勾陈、木公、后土、金母)为中心,前画青龙、白虎二星君,后有天蓬、天犹二元帅,周置仙曹、仙官、天丁、力士、太乙、侍臣、金童、玉女、二十八宿,三十二帝君等,共画像394身。构图宏阔,气势磅礴,主像庄严肃穆,群像环立,形象丰满圆润,个个神采奕奕,无一雷同。他们之间有的对语,有的沉思,有的倾听,有的注视,神情姿态彼此呼应,成为有机的整体。服饰冠戴华丽辉煌,衣纹多用吴道子“莼菜条”线条,长达数尺,紧劲贯气,既含蓄又有力度。色彩采用重彩勾填,在冠戴、衣襟、薰炉等处沥粉贴金,更觉绚烂眩目,此风格远承唐宋壁画传统,在元代画坛上独树一帜。 山西永乐宫壁画《朝元图》之一 山西永乐宫壁画《钟离权度吕洞宾》 纯阳殿神龛背壁,形象生动,是历代宗教壁画中少有的珍品。 山西永乐宫壁画《钟离权 》 山西永乐宫壁画《八仙渡海图》 三、石窟壁画 石窟寺的开凿和兴盛,随着佛教之传入中国而发展起来。石窟中除了大量的石雕佛像、泥塑佛像以外,就是遍布各个角落的壁画。 较早的石窟壁画当属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它位于拜城东约50公里处,其中最早的作品是东汉时的遗物。现存的二百余个洞窟中,壁画的题材全都是围绕佛教故事创作的,称为“本生故事”,艺术手法上明显带有印度犍陀罗文化、当地民族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相融合的迹象,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新疆石窟壁画虽然是佛教题材,但它在造型艺术上所体现的人情味,表达了古代的美学观念,产生无穷的生命力。菱形方格的画面分割结构,是新疆石窟壁画的主要形式,这也是古龟兹艺术的特点之一。在洞窟的券顶上,以菱形方格为基本单元,进行连续组合,形成图案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这是一种巧妙的艺术处理手法,在结构上看似一致的菱形方格,其实每处都有自己的面貌,使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佛本生故事生动、感人,用活灵活现的画面冲击是人的思想意识。新疆克孜尔为代表的壁画,普遍采用工笔重彩的画法,有的结合以纯的白描,相互衬托,形成别致的效果。这种效果所形成的凹凸感并不同于自然的光与影,不受固定光源效果的支配,它的完整性仍然是浅浮雕式的平面化处理。 克孜尔石窟壁画 较早的石窟壁画当属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它位于拜城东约50公里处,其中最早的作品是东汉时的遗物。现存的二百余个洞窟中,壁画的题材全都是围绕佛教故事创作的,称为“本生故事”,艺术手法上明显带有印度犍陀罗文化、当地民族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相融合的迹象,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新疆石窟壁画虽然是佛教题材,但它在造型艺术上所体现的人情味,表达了古代的美学观念,产生无穷的生命力。菱形方格的画面分割结构,是新疆石窟壁画的主要形式,这也是古龟兹艺术的特点之一。在洞窟的券顶上,以菱形方格为基本单元,进行连续组合,形成图案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这是一种巧妙的艺术处理手法,在结构上看似一致的菱形方格,其实每处都有自己的面貌,使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佛本生故事生动、感人,用活灵活现的画面冲击是人的思想意识。新疆克孜尔为代表的壁画,普遍采用工笔重彩的画法,有的结合以纯的白描,相互衬托,形成别致的效果。这种效果所形成的凹凸感并不同于自然的光与影,不受固定光源效果的支配,它的完整性仍然是浅浮雕式的平面化处理。 克孜尔第77窟《牧牛图》 新疆克孜尔第77窟,系说法图壁画的局部。此图中尚残留佛陀的膝部。右下方一角可见溪流,其上为一棕一白两头牛匍匐在地。牛的前面,为画面中心人物兰达,他扶着多瘿的老树棍,侧目俯首,作凝神沉思状。线条凝重,人物表情刻画生动、准确。 克孜尔石窟第38窟《须达拿施舍子女图》 此画面画的是《太子须达拿经》中的故事。叶波国太子须达拿,乐善好施。因将国王的爱象施予婆罗门,被国王驱逐出国。途中有婆罗门乞马、乞车、乞衣服,太子即与之。又有一婆罗门来乞其子女作奴仆,太子即以子女交给婆罗门。后婆罗门牵子女长街出卖,被国王买入宫廷,才得知太子下落。画面表现的正是施舍子女的一幕,以细劲圆润的线条及对比强烈的色块来表现正邪人物,将婆罗门之凶恶、太子之仁善及幼儿惊恐之态,刻画得十分生动传神。此画是德国人从克孜尔石窟第38窟盗去的壁画精品之一。 克孜尔石窟乐天窟天井画《本生故事图》 此图原为克孜尔石窟乐天窟天井画的一部分,表现的是释迦(前生)为救孩子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故事。画面简洁明快,形象生动,颇具感染力。此图于1913年至1914年间被德国的勒考克探险队从克孜尔石窟剥走。 克孜尔马牙窟第205窟《弥勒说法图》 画面中央端坐着正在说法的弥勒佛,白净上身,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