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生活记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6 童年的生活记忆 我现在已经过了花甲之年,我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陕西渡过的。一九六一年正值国家困难时期,为了响应国家“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号召,六岁的我和四岁的妹妹随母亲回到了父亲的老家:河南省修武县高村公社南霍村,直至一九七零年考上高中才转至陕西父亲所在的学校上学,所以细算起来总计在河南渡过了近十年的时光。这十年虽然在我的一生中所占时间段不是很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这段时光的回忆且越来越强烈,那些经历经常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可以说是梦牵魂绕。冷静下来一想,这只能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就是人们常说的,当你特别容易回忆往事的时候就证明你老了,第二说明那一段时光给我生命留下非常深刻烙印,因为他是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 六一至六三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最困难的年代,原因众所周知,一是三年自然灾害,二是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逼迫中国还债。当时整个中国大地到处饥荒肆虐,民不聊生。正是这个原因和这个时机下放回到农村,可想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将要经受什么样的磨难。 记得是六一年的春天,我们家开始下放回的农村。家具和行李是从陕西用火车托运至河南焦作的,我记得家具主要有两个大床(两付床头和两付床板),一个方桌,两把椅子,一个像五斗橱的柜子,两个箱子(一个粽箱,一个木箱),一个小碗柜。生产队派了一辆马车把全部家当装上,人就跟着走,因为马车实在没有地方,只有妹妹坐车,我也跟着走。一路经过恩村、平陵村、靳村、北霍村等村庄,最终到达南霍村,路程约三十五六里。我走累了,母亲和二姨轮换抱我走一段,记得过了靳村后,母亲和二姨都累得不行了,二姨花了一毛钱雇了个叔叔把我驮上,走了大约六七里路才到达南霍村。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开始了在河南农村十年的生活。 一、生活篇 记得回老家没有多长时间村上就开始吃大锅饭了,一个生产小队一个食堂,那时大部分家里是没有钟表的,所以每到开饭时刻就有专人巡街击锣,一边走、一边喊:开饭了。然后各家就派一个人拿个瓦盆去大食堂打饭。至于吃的啥,那就五花八门了,反正没有一顿像样的,放在现在可以说那就不是饭。记得有一次敲锣的人喊道“今天改善生活吃面条了”听的人热血沸腾。可是等饭打回来后,半盆所谓的面条其实就是白水煮白箩卜丝,几乎找不到面条。有一次,听说大食堂储存大白菜要清场了,废掉的烂白菜帮和白菜根食堂不要了,知道消息的人早早的就来到了储菜地点,等食堂的人刚把白菜拉走,周边的人几乎同时扑向那一堆烂白菜帮和白菜根。因为这些东西拿回去可以充饥啊。 印象生产队大食堂吃了大概一年左右就停止了,但是困难的生活依旧继续着。我们村子属于平原区域,由于沙土地比较多,所以在大风的作用下,村子的周边部分地方形成了很多形态各异的沙圪垱(沙丘),特别是南地有一片相当规模的沙圪垱。为了防止风沙的侵蚀,所以村子西部南部东部都用柳树种植了大量的灌木丛状的防风林,形态是大概百十亩地用柳树圈一个方框。所以我们村子最多的树就是柳树了。 柳树的作用可大了,第一个作用就是可以吃,春天柳树发芽的时刻给饥荒的人们带来了大量的充饥食物,三月份,防风林里站满了采摘柳芽(村子人都把柳芽叫柳絮)的人们,柳芽採回家后用开水煮一下,然后用凉水反复的浸泡,这样才能去掉柳芽里大量的苦味,最后撒上盐一拌就当饭吃了,当然了,如果能配上一碗玉米面糊糊那简直就是神仙了。第二个作用是可以收获大量的柳条编制生产用具,如箩筐,簸箕,盖房用的笆。提供盖房用的椽子和檩条等。第三可以提供大量的燃料。 想想三年困难时期所吃的食物那叫五花八门,品种繁多,能吃尽吃,什么榆树叶、榆钱、中国槐叶、洋槐花、皂角树叶,红薯叶、茅草根、榆树皮、红薯渣、豆腐渣,当然还有现在人们换口味的荠荠菜、苦苦菜、刺菜、面条菜、馬食菜、猪毛菜等等。请记住,当时吃这些东西可不是换口味,而是用来维持生命的啊。 六一年年底我弟弟出生了,想想生在那个年代该是多么的不幸,记得弟弟就是一付皮包骨的瘦弱。当时家里唯有那么一点好吃的必须是弟弟的,每次母亲给弟弟做饭都是和一块像小核桃大小一个面团给弟弟做面条,当时我和妹妹馋的直流口水,但那是肯定吃不上的。记得六三年的春天,母亲在房屋的东山墙一边晒暖一边做布鞋针线活,就在她回家取剪刀的时间,我把糊鞋帮用的一小团糨糊给偷吃了,母亲回来后果可想而知,这顿打肯定是跑不了的。 从六四年开始,生活慢慢有所好转,所谓的好转主要体现在进肚的食物数量在增加,质量也在提高。说起来我们村各种农作物都有生产,夏收有麦子,秋收那就更丰富了,什么玉米、高粱、谷子、红薯、绿豆、黄豆、豇豆、花生等等,应该说品种繁多,门类齐全。但是,由于我们村主要是以沙土地为主,能产麦子和玉米主要农作物的土地不多,况且所产的麦子和玉米大部分都交公粮了,剩下的主要食物就是红薯了,其他豆类作物

文档评论(0)

4442226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