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技术应用进展.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未来的理想超级纤维 ──碳纳米管 视频:纳米技术的进步 1 碳60和巴基球 1985年,美国科学家克劳特和斯莫利等用激光束去轰击石墨表面,意外地发现了C60。 C60的外形像足球,中心是空的,外边围砌着60个碳原子,碳原子组成了12个五边形和20个正六边形。碳60有一个别名:巴基球,一个巴基球的直径是0.7纳米。 巴基球还可以做得更大,再增加10个碳原子,还可以做成碳70。有人认为,如果不是只用60个碳原子,而是用9×60个碳原子制成碳540,有可能在室温条件下就可实现超导! 2 碳纳米管 科学家们又在想,碳原子既然可以排列成足球的形状,就可以排列成圆筒形。球形只能扩大,成为越来越大的球;圆筒形却可以加长,越加越长,成为一根纤维。于是科学家就用碳元素组成了一种圆筒材料──碳纳米管。 人们制成的碳纳米管,其直径 已经达到了1.4纳米,每一圈是 由10个六边形组成。要进一步 增强它的强度,需要做到长度 跟直径之比达到20:1。 碳纳米管是由石墨中一层或若干层碳原子卷曲而成的笼状“纤维“,内部是空的,外部直径只有几到几十纳米。其比重只有钢的六分之一,而强度却是钢的100倍。碳纳米管还是极好的储氢材料,在将来的以氢为动力的汽车上将得到应用。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莫利教授认为,纳米碳管将是未来最佳纤维的首选材料,也将被广泛用于超微导线、超微开关以及纳米级电子线路等。 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是指用纳米技术将碳做成的细管 C60 C60 C70 金刚石 石墨 视频:碳纳米管 以研究分子机械而著称的美国风险企业宰贝克斯公司的一项预测认为,纳米技术的发展可能会经历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准确地控制原子数量在100个以下的纳米结构物质。 第二阶段 生产纳米结构物质。 第三阶段 大量制造复杂的纳米结构物质。 第四阶段 纳米计算机的实现。 第五阶段 科学家们将研制出能够制造动力源和程序自律化的元件和装置,促进高效的人工智能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思考题 什么是纳米技术?什么是纳米结构? 简述STM的工作原理及其工作特点。 简述由纳米超微颗粒制成的纳米材料所具有的小尺寸效应。 什么是物体的比表面积?分析比表面积与直径的关系。 6.2 移动氙原子 1990年4月,美国IBM公司的两位科学家在用STM观测金属镍表面的氙原子时,由探针和氙原子的运动受到启示,尝试用STM针尖移动吸附在金属镍表面上的氙原子,得到下图所示的情况。并且在液氦的低温下,将35个氙(Xe)原子在镍(Ni)面上移动排列出5个原子高的“IBM”3个字母的构图。 视频:IBM 6.3 移动硅原子 美国IBM公司的科学家将STM的针尖放到选择的硅原子表面,加一电压脉冲,可以把硅原子移走,然后把移走的硅原子放回来,得到一系列的图象。 中科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的科研人员通过STM在硅单晶表面上直接提取硅原子,形成平均宽度为2纳米(3至4个硅原子)的线条。 6.4 移动硫原子 1991年6月初,日本日立中心研究室的科技人员利用STM从二硫化钼晶体表面上把硫原子有规律的轰击出来,留下的空位则组成了英文“PEACE91”的字样,并附有日立中心实验室的字头缩写。 PEACE ’91 HCRL 6.5 移动铁原子 1993年,美国科学家在低温下,用STM针尖将48个铁原子排成一个圆环,并且直接观察到了电子驻波的图形 而后,他们又成功地移动铁原子写成了两个汉字 “原子”。 铁原子的移动过程 6.6 移动一氧化碳分子 1991年2月IBM公司用STM针尖移动吸附在金属铂表面的一氧化碳分子,描绘出“一氧化碳人”,其身高为5纳米。 6.7 铁基FeCO分子形成过程 一个铁原子(Fe)与一个一氧化碳( CO )分子结合成一个铁基分子( FeCO )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6.8 2002年纳米操纵成像获重大突破 2002年第一期国际纳米界权威杂志《纳米通讯》采用了三个“笔迹”稍有歪扭的“DNA”字母虚拟画面做封面。这一成果是由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交通大学胡钧、李民乾两位研究员领衔的课题组与德国莎莱大学科学家合作取得。 通过纳米操纵技术,用单个DNA分子长链书写;每个字母长仅300nm、宽200nm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等纳米显微术,将单个DNA链完整地拉直,再对分子链进行切割、弯曲、修剪,终于“写”出“DNA”三个字母 二、纳米材料的奇异特性 1 各种纳米材料的特性 莲花叶子表面 的自我洁净 莲花叶面表面的结构与粗糙度为微米至纳米尺寸的大小。当远大于该结构的灰尘、雨水等降落在叶面上时,只能和叶面上凸状物形成点的接触。液滴在自身的表面张力作用下形成球状,在滚动中吸附灰尘,并滚出叶面。 视频:莲花 鹅毛和鸭毛的排列非常整齐,且毛与毛之间的隙缝极小,小到纳米尺寸,

文档评论(0)

blingjingy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