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超长圆锥钢管加工机床
的支撑装置设计
——董源 2004011616
巫雨帆 2004011615
梁欣欣 2004011613
设计思路综述
原始需求
原始需求
功能需求(参数描述)
技术矛盾分析
原理性方案
设计实现
实际验证
如上图,我们组的设计思路是以老师的设计步骤为参考的,共分为六部分,其中实际验证部分在现有条件下无法真实制作出机械部件,我们小组正在考虑用寒假时间在电脑中制作出虚拟模型来“实际”验证其结构内部应力分布图,校验所设计机械的实际性能,实际操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原始需求
超长工件在静止时需要加以支撑,避免管子自身重量导致管件弯曲,否则管件有可能断裂;
若没有支撑装置,旋压时旋压部位会受到很大的弯矩,工件自身也会出现挠度(如右图),无法达到加工目的;
加工时必须使工件保持在水平位置,旋压头与工件之间只有各向均匀的压力;
工件运动时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加工时不能发生移动;
在工件装卡时必须有办法精确定位对心,而且能实现在牵引头牵引下的横向直线移动;
工件是进行旋转加工的,在对之固定时不能妨碍到其旋转;
能够加工管径不同的工件,并不因为管径的变化而影响加工的精度;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对工件进行固定、辅助移动的装置:不仅能辅助横向移动,而且能辅助旋转;对工件的固定力越大越好,却不能过火伤害了工件表面;最后对工件的装卡还要能够实现对不同管径工件对心装卡。具体描写功能需求如下:
功能需求
实现精确定位,对心夹持
辅助工件横向旋转和纵向移动
实现对夹持压力的控制
适应夹持不同管径
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与其他部件工作的协调性好
工作行程控制,实现工作自动化
保证使用寿命
实现部件可拆卸可更换
经济适用性好,成本合理
以上都是我们小组在参看了录像基础上得出的设想和假设,具体实现需要更多详尽的假设,首先分析设计的困难所在,功能需求之间有可能造成矛盾的有以下几点:
技术矛盾分析
适应不同管径与保持合适夹持点
详细地说,最合适的夹持点是圆管的三等分点,但对于不同的管径,夹持的直杆所作的圆摆运动可能无法实现精确的对心夹持,就是说,若在某个管径下,装置对圆管的夹持是恰好夹持在三等分点的,那么,当管径改变时,由于夹持杆是的直杆,是无法作出能使杆末端沿圆管半径方向直线移动的动作的,所以管径的改变必然导致三等分点夹持的不可能实现。
退一步说,无法实现三等分点夹持,对称夹持还是可以的,要使得圆管在最稳定的状态下加工,对称夹持也是必需的。这一点之后会详细分析。
保持与管子足够的接触压强和保证工件表面质量
这一点是工作的难点,过低的接触压会使加工件在旋转时产生颤动,无法达到固定的目的,过高的接触压会导致工件表面的破坏,甚至阻碍旋转的进行,如何在圆锥管的管径变化前提下进行辅助旋转,同时保持工件的适当接触压是这个装置所有功能中最难实现的一点。
实现部件的可拆卸和保持整体的协调性
任何一个机械装置一般部件都是可拆卸的,这样当装置的某一部分出故障时,就不必整个装置都更换,但要实现可拆装性则整个装置各零件之间的精确相对定位必然会出现误差,整体的协调性就会打折扣,这是任何机械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加工安装精度与经济合理性
原理性方案
动力来源
在一开始考虑动力来源的问题时,我们有两种选择:电机变速箱驱动和液压驱动。
电机变速箱驱动这种传统传动方式的优点是成本小,而且检修、更换方便,但它也有不易实现大加速度、夹持压力不易控制、运动精确度不易实现、体积较大等缺点,相对的,液压驱动方式虽然成本较贵,但体积小、操作简易,大大简化优化了系统的结构,为了做出明显对比,我们小组特地调研了液压装置的传动有缺点,具体如下:
优点:
优点:1、调速范围广; 2、易于总体布置;
3、能缓冲吸振; 4、容易实现过载保护;
5、体积小、重量轻; 6、操作简便省力;
7、元件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
缺点:1、泄漏大、能量损失大、发热大、效率低;
2、制造精度高,不易检修;
3、受温度影响较大;
综合以上,我们最终选择了液压传动方式,因为实际参考模型中所用的也是液压传动方式,而且整个装置整体也确实没有多余空间来布置电机变速箱那样一套庞大的系统。
动力传递
动力的传递我们选择了以连杆为主,关键精确定位的部分用齿轮啮合的方式,这样的设计方便简单,计算也相对容易,更重要的是经济性好,因为使用部件的主要是容易制造维修的钢连杆,在生产上更贴近实际,同时,在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上经受过训练得我们对连杆机构也更为熟悉,便于设计。
经过我们小组讨论,大致的连杆机构雏形如下:
在上面的机构中,两啮合的齿轮是为了保证左侧的两根压杆相对圆管的转角大小相等,下面的机构可以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这样可保证左侧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