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 高素养目标1. 了解诗人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学习七言律诗的相关知识。2. 学习诗歌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3. 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4.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作者简介 杜甫(712— 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其诗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被称为“诗史”。 杜甫早年过着“裘马轻狂”的生活。天宝三年(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困顿了十年。“安史之乱”发生后,他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故后世称其为“杜拾遗”。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浣花溪畔。曾在西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官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一说死于耒阳。 有《杜工部集》。代表作品有“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题目解说 “登高”,登到高处,古人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题目表明诗歌描写的是诗人登高时的所见、所感。这首诗被赞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写作背景 《登高》一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当时诗人病卧夔州,身体的病痛,生活的艰辛,时局的动荡,使得诗人备受摧残。这一年的重阳节,诗人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资料链接唐诗中的“猿啼”意象 猿啼(亦称猿鸣)一般发生在清晨。有学者指出,这种能大声齐鸣、发出高昂清晰的声音、响震山谷的猿类应该是长臂猿:“三峡崖陡水急,除长臂猿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种类的猿啼声,能盖过舟行峡谷的急流水声。在滩险水喧声中,只有长臂猿的呼应性齐鸣,才能成为当时航行三峡地区听猿啼的一大特色。” 唐诗中的“猿啼”意象常见于江上行水诗中,系诗人在舟行三峡时闻之而生感。七百里三峡水道间,山高树茂,高猿深藏,于深秋之晨,哀鸣声凄长不绝,使人听此凋朱颜。故举凡游子客愁、失意怅怀,舟人漂泊、生计多艰之悲皆由此起。 课文探究1.试赏析首联?起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是一个全景描写,写出了三峡急风猎猎、秋高气爽、啼猿悲秋等特点,格调高亢,气势恢弘,境界阔大,读之令人振奋。次句转写眼前景物,“渚清”对“沙白”,色彩如画,加以飞鸟盘旋其中,静中有动,描绘出一幅明丽清爽的峡江秋景图,让人耳目为之一新。 课文探究2.试赏析颔联?诗人视通万里,凝神谛听,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时空中感受秋天的气息:萧萧落叶,仿佛在为秋的脚步伴奏;滚滚长江,好像在为秋的来临壮大声势。落叶、江水无边无尽,合奏出一首三峡秋日最为强劲的交响乐。诗人被这大自然的声音震撼了,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生命的旋律。 课文探究3.试赏析颈联?诗人长期飘零在外、体弱多病,他深切地感到自己已经到了风烛残年,于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独自登高,以切实的体验感受这“风急天高”“长江滚滚”“落木萧萧”的秋天! 课文探究4.试赏析尾联?诗人笔锋一转,从急管繁弦的紧张气氛中挣脱出来,又归于和缓的理性思索: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种自我反思、自我劝勉,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留恋。。内容小结主题归纳 《登高》通过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伤时叹己的情怀。诗人面对苍凉的秋景,想到自己流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情,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深入探究1.《登高》中“悲”“独”两种情怀的内涵是什么?全诗又是如何抒发这两种情怀的?悲:诗人目睹苍凉的秋景,联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无限悲愁之情。独:诗人长期漂泊的羁旅之愁与孤独之感。诗人采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心中的忧思。全诗先用苍凉的色调描绘了一幅“严秋肃临天下”的萧瑟图画,以悲凉的气氛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凄凉。“猿啸哀”和“鸟飞回”两个细节和诗人素有的伤时感情联系起来,是千百个流离失所者的写照。接着又勾画出一幅极其广阔的图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流露出诗人激荡不已的心情。叶落意味着一年将尽,韶光易逝,触景生情,也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痛苦。颈联情景交融,从空间和时间上把主题表达得既深且广,更见构思的精巧。尾联分承五、六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更难排遣。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①意境开阔,情景交融。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而来。本联写秋天肃杀、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诗人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 历史 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pptx
- 八年级数学下册三、四章测试卷..doc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课件--新授.ppt
-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1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复习课件.pptx
- 银行业主要指标中英文对照(全).docx
- 九上通江县2017年秋学生学业水平测试.doc
- 医院医疗器械操作流程.doc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2.1:三角形的内角-教案设计(2).doc
- 人教九年级Unit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单元检测试卷(无答案).docx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doc
- 湘教版七上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导学案设计.docx
- 第17课解放战争课件(人教版必修一).ppt
-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实验推断题专题(无答案)(4).doc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5课 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ppt
- 人教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5Section A (1a – 2c).ppt
-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19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和答案.docx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检测试试题(含答案).doc
-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一章4节《尝试科学探究》.pptx
- 牛津译林版 9A Unit2 错题集(包含答案).docx
- 遂宁市初中2016级第二年度教学水平监测调考.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