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家乡名人调查报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近家乡名人》调查报告 执笔:陆安琪 范铭灏 龚熠佳 林鑫 史非凡 名人是家乡的一张名片,上个学期我们走近了家乡名人柳亚子,这个学期,我们继续研究,了解家乡其他的名人,学习他们身上的精神,汲取精神力量。在走近家乡名人的活动中,我们分成了四个研究小组,分别研究——倪寿芝、殷明珠、倪徵日奥以及现代名人。 一、倪寿芝 (1864~1943) 女,黎里镇人,18岁嫁王燮卿,又称王倪寿芝。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胞弟倪与三劝勉下,前往上海城东女校求学,学成返里。翌年,她在胞弟的支持下,以簪珥等首饰捐助,设立“求吾蒙塾”,自任学监,从事儿童教育,是黎里镇第一所私立小学。该校男女生兼收,设国文、算术、自然等课程。因男女同校,遭顽固势力非议。倪寿芝不畏人言,坚持招收女生,鼓励女生不裹脚,向学生灌输新思想。三十年,该校更名为民立小学校。由于办学有方,学校声誉日起,校舍不敷使用。三十三年春,设民立小学分部,学校成立“嘤鸣手工会”,学生所作工艺品,在“南洋劝业会”上获奖章、奖状各二。次年,因经费拮据,停办男学。民国3年(1914年),民立小学与黎里镇明懿女校合并,成立第四区女子学校,倪仍任校长。13年秋,她因病辞去校长职务,但仍捐田70余亩充作学校经费,拆去家中花园假山作为学校操场。该校至本世纪30年代复又男女生兼招。现为黎里镇中心小学。 1903年,黎里镇第一所私立小学——“求吾蒙塾”诞生。奠基人是倪氏三姐弟。倪寿芝(1864—1943),字慕欧,吴江黎里人。清末疑业于上海城东女学。1903年,其九弟与三日本留学归来,与姐寿芝、四兄迪民商议,力主兴学。帮芝以簪珥首饰助之,以私宅三楹为讲堂,创办“求吾蒙塾”。次年,改称“民立小学”。1912年,学校迁至市公所旧址(夏家桥堍),改为公立,称“吴江县第四区女子学校”,其间,与三曾任校长,寿芝任学监。1914年,明懿女校并入,寿芝被公举为校长。1924年因病退职。尽瘁教育事业,深受乡里赞誉。 二、殷明珠 1.背景介绍 生于1904年,名尚贤。殷家世居江苏吴江黎里镇北长田村,曾祖殷兆镛是道光年间翰林;祖父殷梦琴,举人出身,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八年在浙江省桐乡县青镇担任巡检,平时好学不倦,有诗文集多部,曾与乌镇同知李星科发起重修《乌青镇志》,但因战事频繁,筹款艰难而告中止。父亲殷星环,进学成为秀才之后,专事丹青书法,遐迩闻名。母亲张慕莲出身举人之家,知书达礼,能诗能文,也会几笔丹青。 殷星环夫妇对于女儿,爱如掌上明珠,以“明珠”作为其爱称,后来大名尚贤不彰,“明珠”一名却享誉海内外。也许是遗传因子的作用,也许受到家风的熏陶,明珠自小对形象、线条、色彩有着极强的感悟。5岁开始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习绘画,先花卉鸟兽,学一笔似一笔,画一幅像一幅。10岁以后,明珠要求学绘仕女,一开笔就不同凡响,笔下的女子婀娜多姿、栩栩如生。 2.才华横溢 6岁时,明珠被父母送到黎里镇上的民立小学读书,启蒙阶段遇上了一位开明的好老师。那就是民立小学创办人倪寿芝(1864—1943),当地有名的思想新颖的教育家。倪寿芝早年求学于上海城东女学,学成返里,1903年倾尽积蓄创办了“求吾蒙塾”,兼收男女学生。两年后,改名民立小学,设置国文、算术、自然等课程。1914年,与黎里镇另一所“明懿女校”合并,成立吴江第四区女子学校,倪寿芝任校长。由于洋学堂招收女生,改革课程,不读“四书五经”,遭到当地封建遗老和顽固势力的攻击,倪寿芝对此毫不畏惧。在学校里,殷明珠一开始受到的就是有别于传统的教育。倪老师创立了“女子放足会”、“嘤鸣手工会”等,鼓励女子放足,学习多种技能,以自食其力,争得与男子平等的地位。倪寿芝办的学校,被黎里老百姓称为“洋学堂”,洋学堂内的女学生都是“洋丫头”。当时,尽管天足运动已经很有声势,但是黎里守旧的家庭仍然要女儿缠足。好几次,倪寿芝带领一批“洋丫头”,去做说服动员工作。殷明珠是“洋丫头”中最为突出的一位,敢于抛头露面,敢于发表意见,豆蔻年华的这颗明珠,正悄悄闪耀出她的光华。 3.家庭变故 正当明珠的思想、学问和绘事与日俱进的时候,家庭突遭不幸,父亲得急病去世,那一年明珠才13岁。殷星环在世时,喜欢购买“发财票”(即彩票,黎里人习惯上这样叫法),去世之日正好有幸得到头奖。画家虽然已经听不到这个喜讯,毕竟为母女俩留下了一笔不小的财产,办完丧事之后,余数仍相当可观。1917年年底,母女俩迁居浙江嘉兴,半年后再迁上海。 14岁那年,殷明珠进了上海中西英文女校。在那里,天资聪颖的明珠似鱼得水。她在运动方面特别有天赋,身体的柔韧性极好,很快学会了骑马、骑自行车、驾驶汽车,还有游泳,就连女孩子不能参加的足球她也敢于上场,与男孩子较量直至终场。各种舞蹈她一学就会,唱歌更是拿手。 4.踏上明星之路 16岁那年,殷明珠

文档评论(0)

wangxing1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