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当吞咽困难使患者无法进食和饮水时,有些家属会想到用胃管喂食物和水,但濒死的人常常不会感到饥饿。相反,脱水的缺乏营养的状态造成血液内的酮体积聚,从而产生一种止痛药的效应,使患者有一种异常欢欣感。这时即使给患者灌输一点点葡萄糖,都会抵消这种异常的欣快感。而且,此时给患者喂食还会造成呕吐、食物进入气管造成窒息、患者不配合而痛苦挣扎等后果,使患者无法安静地走向死亡。静脉输液虽然能解决陷入谵妄状态患者的脱水问题,但同时带给患者的是水肿、恶心和疼痛。 ??4.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甚至在死前三个月之久,不少患者与别人的交流减少了,心灵深处的活动增多了。不要以为这是拒绝亲人的关爱,这是濒死的人的一种需要:离开外在世界,与心灵对话。 ??一项对100个晚期癌症患者的调查显示:死前一周,有56%的患者是清醒的,44%嗜睡,但没有一个处于无法交流的昏迷状态。但当进入死前最后6小时,清醒者仅占8%,42%处于嗜睡状态,一般人昏迷。所以,家属应抓紧与患者交流的合适时刻,不要等到最后而措手不及。 ?5.随着死亡的临近,患者的口腔肌肉变得松弛,呼吸时,积聚在喉部或肺部的分泌物会发出咯咯的响声,医学上称为“死亡咆哮声”,使人听了很不舒服。但此时用吸引器吸痰常常会失败,并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应将患者的身体翻向一侧,头枕的高一些,或用药物减少呼吸道分泌 6.濒死的人在呼吸时还常常发出呜咽声或喉鸣声,不过患者并不一定有痛苦,此时可用一些止痛剂,使他能继续与家属交谈或安安静静地走向死亡。记住,没有证据表明缓解疼痛的药物会促使死亡。 7.听觉是最后消失的感觉,所以,不想让患者听到的话即便在最后也不该随便说出口。(这个,一些宗教比如佛教也说,人的六根,眼耳鼻舌声意,耳根的作用最后失去,须知很多死亡人还能听见生人的话的……) 主讲:刘丽萍 广西中医学院 老年护理学 圣约瑟安宁院的一位护士西西里·桑德丝 1967年,在伦敦的郊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现代化兼医疗科技及爱心照顾的“圣克利斯朵夫临终关怀院”--HOSPICE 一、临终关怀组织的创立 二、临终关怀组织的发展 1976年美国成立了一座NewHa venHospice;如今正在运行和计划之中的临终关怀计划超过3100个。 1990年后亚洲的日本、新加坡、我国的香港、台湾相继成立了专门的临终关怀机构。 1988年在天津医学院成立了临终关怀研究中心 1998年在汕大成立了第一家宁养院。 我国的22家宁养院是由香港长江集团李嘉诚先生出资建设的 三、临终关怀的组织形式 独立的宁养院 综合医院的宁养科 现代化老人公寓的宁养区 宁养家居服务 四、临终关怀的理念 1.肯定临终疼痛治疗及症状控制的重要性。 2.正面、积极、技巧性的沟通。 3.不会提早结束生命,亦不会勉强延续生命。 4.肯定生命的价值并承认这是人生的一部分。 5.为不能治愈的病人提供积极的全面性的照顾。 五、临终关怀教育与科研 美国85%的大学开设死亡教育 我国《老年护理学》开设临终关怀一章 李嘉诚基金会宁养服务计划办公室为大陆22家宁养院每年举办一次研讨会。 美国的《死亡杂志》、 日本的《临终与临床》 六、开展临终护理 在我国面临的难题 1.孝观念的制约:生命不息,治疗不止。 2.经济条件的制约 3.伦理环境的制约 4. 临终关怀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三、临终关怀的意义 临终关怀符合人类追求高生命质量的客观要求、临终关怀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临终关怀体现了医护职业道德的崇高 第二节 死亡教育 一、为什么要进行死亡教育? 二、什么叫死亡教育? 三、死亡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四、怎样进行死亡教育? 五、怎样进行老年人的死亡教育? 一、为什么要进行 死亡教育? 一个人只有一次生命 临终者对死亡教育的需求 护士对死亡教育的需求 中国大众对死亡的态度 中国大众对死亡的态度 中国人忌讳死,尽管死亡随时都可能发生,但我们仍不愿意正视它。不仅是死亡的事实,就连“死”这个字,连带着与死谐音的所有符号,人们都尽可能回避。死,在中国人的思维中成了禁区。死亡教育的缺乏,让人们不知道如何参悟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以及如何面对死亡。 二、什么叫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是引导人们科学、人道地认识死亡,对待死亡,以及利用医学死亡知识服务于医疗实践和社会的教育。 死亡学 死亡学是所有学问之中最复杂的一门,因为它所涉及的研究范围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和学科极其广泛,包括政治、法律、道德、(世界)宗教、哲学、心理学、精神医学、精神治疗、文学艺术等部门。 三、死亡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认识死亡,更深刻而有意义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生命。 建立对死亡问题的新看法或新态度。 学习帮助临终老人与家属平和面对死亡。 四、怎样进行死亡教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