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第一编第五章屈原与《楚辞》.pptVIP

中国文学史第一编第五章屈原与《楚辞》.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屈原的作品,姜亮夫分为三类解读: 《离骚》《九章》——大多有事可据,是其创作重心,带有自传性,乃情愫与事实之纠合而成篇; 《天问》——是其思想与学术造诣、批判精神的表现; 《九歌》——从民间祀神乐曲整理加工而成,是代人或代神表述,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 屈原的影响 政治思想——爱国行为与品行操守 文学创作: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序》:“屈原之辞,诚博远矣。自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辞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窃其华藻,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开创了个性化的文学; 推动了爱国主义文学的形成、发展; 开创了新的诗歌体裁; 奠定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 提出了“发愤以抒情”的悲剧理论; 形成了中国山水文学发展的基础; 宋玉 一、生平 屈原弟子说争议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汉书·艺文志》:“宋玉赋十六篇,楚人,与唐勒并时,在屈原后也。” 《汉书·地理志》:“始楚贤臣屈原被谗放流,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后有宋玉、唐勒之属慕而述之,皆以显名。” 零星记载如:《韩诗外传》(卷七)、《新序·杂事》(第一)、(第五)、《楚辞章句》(卷九)等。 二、作品: 1、《九辩》 (1)长篇抒情诗。155句,1500多字。《离骚》:“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原是古曲之名,宋玉旧瓶装新酒,古题创新制。《楚辞章句》:“辩者,变也。”《周礼·大司乐》郑注:“变,犹更也,乐成则更奏也。”又,王夫之《楚辞通释》:“辩犹遍也,一阕谓之一遍。盖亦效夏启《九辩》之名,绍古体为新裁,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九辩》本古辞,玉取其中,创为新制。” (2)《九辩》的悲秋感遇主题: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雁雍雍而南游兮,鵾鸡啁晰非悲鸣。 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这一段诗章可谓是耳目一新;前无古人,后启来者。仅仅末后的四句就已经明白无误的开武帝《秋风辞》之先河,夺曹丕《燕歌行》之先声。整个建安时代,难道不正是在这高屋建瓴的诗风之下吗?“白杨多悲风”(《古诗十九首》)、“高台多悲风”(曹植《杂诗》)、“高树多悲风”(曹植《野田黄雀行》)、“江介多悲风”(曹植《杂诗》)。这些名章秀句,惊心动魄,一字千金。那么“悲哉秋之为气也”以下这么集中的大段,登山临水,羁旅远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课无责有,寂寞求音。虽万金难买了。(林庚《屈原与宋玉》)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宵。 2、《高唐赋》、《神女赋》: (收入《文选》卷19,清代何焯:两赋当相次合看,乃见全旨。)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襄王有梦,神女无心。 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须臾之间,美貌横生:晔兮如华,温乎如莹。五色并驰,不可殚形。 3、《登徒子好色赋》 汤炳正《“左徒”与“登徒”》(《中华文史论丛》1981第三辑) 此赋写对好色的三种不同态度,折中于儒家“发乎情,止乎礼义”。楚大夫登徒子指责宋玉貌美善言而好色、危及楚王后宫,楚王问宋玉,宋玉辩才无碍,轻松回应了前两项指责:貌美乃天生,善言乃师教。核心问题在“好色”与否,这是个人主观意志、生活作风相关,因此楚王揪住再问。宋玉以极度的夸张、对比巧妙回应:美绝天下的邻家女子“登墙窥臣三年”,我宋玉至今未许;登徒子之妻形体丑陋,卷耳、暴牙、遍体生疮、不良于行,你登徒子居然还能乐在其中,生了五个儿子,究竟是谁好色呢?正出使楚国的章华大夫闻而有感,进言楚王,描述自己的一场桑林惊艳,得出“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的折中原则。 这篇短赋虽如李善所言,略有“讽于淫”的意旨,但并非此赋精妙所在。毋宁说,这是一篇全力以赴娱乐楚王的虚构作品,同时展现了宋玉妙绝的文思。除宋玉、楚王外,楚大夫登徒子、秦章华大夫都未必实有其人,而极有可能是虚构的人物形象,借此展开虚拟的对话,因此李善注云“此赋假以为辞”,可谓一语中的。全篇的亮点集中在宋玉对被指“好色”的巧妙应对,“至于好色,臣无有也”,实际上是精心构思,欲扬先抑。果然楚王被吊起了胃口,甚至故意严肃此事:快说,说得有道理就留下,没道理就自己引退罢。宋玉的从容、楚王的好奇,跃然纸上。 进入正式应对,宋玉的妙语如天外长风

文档评论(0)

3344483c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