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关于常州青果巷与名士文化的调查报告
调查的背景:
青果巷位于常州老城区中部偏南地段,东至琢初桥,西通南大街,南是护城河。青果巷的房屋大多临河而建,形成了与河道并行的小巷和街道。弄堂或长或短,勾画出一股宁静的氛围。古巷两旁除了青砖雕瓦的明清传统民居外,还有大量历史文化价值颇高的名人故居,形成了常州唯一的一块名门望族聚集地。仅明清两代就出了近百名进士,如清朝状元钱维城、明朝进士、抗倭名将唐顺之(即唐荆川)。与唐顺之故居仅数墙之隔的八桂堂天香楼,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常州三杰之一瞿秋白。国际知名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在青果巷东端祖辈世居。 清末谴责小说家、《官场现形记》作者李伯元,也曾在青果巷西段沿东下塘边居住过。如此众多鹊声海内外的名人生长在这一小小的古巷中,这在全国也极为罕见,其历史文化价值不可估量。
然而,令人感到十分可惜的是,由于保护措施不力,随着前些年的盲目征地拆迁和南大街的改造,千年古巷青果巷的老民居建筑竟遭逐年蚕食,面积大幅缩水。尤其是巷西一段,已被拆得面目全非,其中就有部分盛宣怀、李伯元故居。除此之外,在其原址上,新造了不少钢筋水泥的商业性建筑,并与南大街商业街区连成一体。一些来常考察的国家级古建、文物专家目睹青果巷目前残状,无不为之摇头惋惜。
调查目的及意义:
青果巷是古代先人留给后辈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那里的名人故居、青石板路都是历史的鉴证。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去呵护它们。希望增强市民群众的历史文化保护意识和自觉保护历史文化的责任心,力争在常州形成人人关心历史文化保护、个个参与历史文化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建议青果巷的保护采取专家和市民相结合的办法,认真编制和完善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并在符合保护要求和规定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布局和开发利用,积极修复利用开发明清建筑、名人故居、古桥古巷等。利用青果巷名扬海内外的悠久历史名声,充分发挥这一古老街区历史文化教育、民俗民风展示和旅游休闲服务等多项功能,形成集历史、文化、旅游、餐饮、休闲、商业、娱乐、住宅等于一体、展现常州历史文化风貌的又一新的都市旅游景点,成为人们领略常州历史文化和现形态的最佳场所。
三、调查内容:
青果巷名人故居的保护现状
四、调查方式:
实地参观和访谈
五、调查时间:
2011年6月4日
六、调查分工:
队长:严铭
采访人员:王同祥、王庆
记录人员:李朋朋、顾文善、王振兴
资料收集人员:王傅、丁彦文、鲁一
七、调查过程及体会:
六月四日,我们小组一行六人开始了实践调研之旅。常州博物馆作为第一站,为我们之后的文化之旅拉开了序幕。在博物馆里,我们对常州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的悠久历史文化有了初步了解。深刻理解了”常州以名人故居为胜”的含义,这是一座充满了人文底蕴的城市,而青果巷则是这轴文化长卷中最耀眼的奇葩。
离开博物馆,稍作小憩,我们直奔目的地——青果巷。历史的沧桑感与建筑的破败映入眼帘,在现代化建筑群的包围下,却显得满目苍夷。我们追寻着历史的遗迹,于一家餐馆门面的一角,我们发现了一块纪念石牌——‘X伯元故居’,拿起于其上的拖把,我们才得知是清代大文人‘李伯元’的故居。我们手中的拖把似乎变重了,一种莫名的责任感涌上心头。我们在小巷里穿梭,努力搜求那墙角上的历史文明。突然遇见了一位身着文化衫的中年长者——潘再生先生。潘先生对青果巷非常了解,对青果巷的历史名人及故居亦是了解。潘先生在我们的热情邀请下,便带着我们参观了青果巷里的名人故居。
潘先生首先带我们去的地方是周有光的出生地-----唐荆川的故居八宅之一,礼和堂。并对周有光进行了简要介绍
周有光(1906-? ) 常州人。 经济学教授,杰出的语言 文字学家,推动中国语文现代化的领衔人物,是我国的“拼音之父”。曾任第四、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唐荆川(1507-1560)原名唐顺之,因爱好荆溪山水,故号荆川,常州人。他是明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嘉靖三大家”之一,著有《荆川集》等。唐荆川不但是有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抗倭英雄,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向他学过枪法。唐荆川51岁被朝廷第四次重新起用,任右佥都御史,兵部主事及凤阳巡抚等职。亲督海师狙击倭寇,屡建奇功。在赴任凤阳巡抚途中,病重去世,终年54岁
潘先生一边带领我们参观故居,一边向我们讲述周有光老先生儿时的故事。很幸运,我们在故居遇见了周有光的侄孙周蔚村老人。周蔚村老人又带领我们参观了他住的周家老宅,老宅的古色古香甚是感染人,仿佛我们就是生活在古代。虽然古宅有点破损,但整体上看,却是相当不错了。之后,我们又去了周家码头旧址,可惜当年的码头连一块砖瓦都没有残存。这让我们很是惋惜,更加深了我们要保护历史文化的责任感。
告别周蔚村老人,我们又随着潘先生前往百年老校——常州女师,现改名为田家炳中学,这也是史良的母校。在此,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