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pptx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标要求:;俄罗斯的调整;斯大林; 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 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开始了全 面改革。前两年主要是经济改 革,但没有取得成效;1987年 开始进行政治改革。戈尔巴乔 夫在其《改革与新思维》一书 中,强调“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最充分 地展现我们制度的人道主义性质”。这次改 革导致苏共的分裂和苏共法定领导地位的丧 失。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改革 既不彻底,又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 1989年,波兰团结工会在大选中获胜,组织政府,标志波兰政治经济体制的剧变。这位前格旦斯克造船厂的电工瓦文萨推倒东欧剧变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1989年11月9日,全世界的电视观众目睹了在柏林勃兰登堡门前上演的惊心动魄的一幕,长久以来作为东西方对抗标志的柏林墙最终被推倒了。; 1990年,柏林市民聚集在勃兰登堡门前,庆祝两德统一。;(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  1991年6月28日,经互会第46次会议在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召开,会议正式宣布经互会解散。;  1991年7月1日,华沙条约缔约国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会议,宣布华沙条约组织正式解散。; 1990年3月,苏联人代会决定修改宪法,取消苏共法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戈尔巴乔夫当选为总统。之后,先后有11个共和国宣告独立。   1991年8月共和国公布的新联盟条约将苏联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这意味着对民族分裂活动的认可和苏联瓦解的开始。条约20日签署,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8人软禁了戈尔巴乔夫,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这就是“八一九事件”。;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职,并将核武器控制权交给叶利钦,苏联解体。;苏联解体;(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材料 斯大林执政以来苏联形成了一整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 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规定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均由中央计划决定,经济结构单一、效益低下、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严重束缚了劳动人民和加盟共和国地及各民族地区的积极性。 政治上高度集权。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必要的监督,社会缺乏民主。苏共和中央垄断权力,使加盟共和国失去实权。 斯大林模式带给人们的不是富裕的社会主义,而是危机的社会主义;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叶利钦;当今世界格局:;;1、特点: 2、原因: ①缓和的原因: ②动荡的原因: A.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的对比平衡,被“冷战”掩盖下的民族及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矛盾逐渐暴露出来。 B.出现新的不稳定因素,如: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等。 C.美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2001年,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印度教派冲突场景 ;民族矛盾;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之四:;;科索沃战争      --1999年北约攻打南联盟;2003年,美国怀疑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发动的伊拉克战争。;2011年,利比亚的国内骚乱,演变成美国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之间的利比亚战争。;1、特点: 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处于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表现:;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小结: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2012·江苏单科·19)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解析】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内要求在国际事务中增加日本的发言权,改变“经济大国”“政治小国”形象的呼声日益高涨。上述情况反映了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行动。 【答案】B;2.(2011·江苏单科·19)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 ) 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解析】许多国家对美军击毙“基地”组织领导人表示支持,并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说明①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