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VIP

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淮北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卷 2019.6.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题2分,共42分) 1.牛在中国作为勤奋、力量、镇邪、诚实、吉祥、丰足的象征,其形象已深深地融入中华文化之中,形成诸如“鞭春牛”“送春牛图”及“舞春牛”“唱春牛”“跳春牛”“春牛会”等灿烂的“春牛”母题民俗文化。“春牛”文化的形成发展主要缘于 A. 个体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B. 重农抑商政策的长久推行 C. 农耕文明不断发展 D.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答案】C 【解析】 【详解】“春牛”民俗文化和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农耕文化分不开,在农耕文明时代,牛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的牛是相当重要的畜力,故C正确;“春牛”文化主要和农耕文明相关,铁犁牛耕是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之一,A因果倒置,排除;“春牛”文化与抑商政策无关,排除B;“春牛”文化是民俗文化,和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关系不大,排除D。 【点睛】解题关键在于把握““春牛”文化是一种农耕文化,是农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此思路解答即可。 2.进入春秋以后,郑国开垦了“蓬蒿藜藿”之地;晋国开垦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鄙之田”;宋郑之间的“隙地”(可垦而未垦之地),也在被压榨的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开垦出来。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春秋奴隶制发展成熟 B. 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C. 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 D. 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蓬蒿藜藿”“南鄙之田”“隙地”被压榨的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开垦出来。结合所学,奴隶社会实行集体耕作的井田制,由于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从而推动了奴隶开垦公田之外的私田,故选B。春秋时期奴隶制度逐渐走向瓦解,故A错误。此时土地制度仍然是井田制,并没有瓦解,故C错误;私田的大量开垦,是小农经济出现的原因之一,故D错误。 【点睛】解题的关键在于把握材料主旨,即春秋时期大量荒地被开垦,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时期生产力进步的表现为铁力牛耕的出现,以此思路解答即可。 3.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下列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 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 B. 自然因素制约农业经济发展 C. 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 天灾人祸是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主旨可知小宁辛勤劳作,但是在沉重的赋税和水旱自然灾害面前借高利贷,最终“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说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不能说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特征,选项A解读错误,符合题干要求,正确,选项C解读正确,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水旱灾害影响小农经济发展,因此选项B解读正确,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天灾人祸都会影响小农,因此选项D解读正确,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4.下图呈现的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耕涉及农业动力由人力到畜力,故①正确;花耧机未涉及动力问题,故②排除;翻车仍然用人力,故③排除;水排,以水力为动力,故④正确。故①②组合错误,故A排除。②③组合错误,故B排除。③④组合错误,故C排除。①④组合正确,故D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工具;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工具 5.从《清明上河图》中看,汴京城十字街口的各种店铺都有明显的招牌商标。在招牌商标广告中,许多商家把“仁”“义”“德”“信”等作为字号,刻写于牌额之上,公之于众。据此可知 ①市坊制度开始瓦解 ②商标的命名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 ③工商业者重视商业信用宣传 ④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监管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市坊制度开始瓦解是在唐朝后期,①不符合题意,选项A、D排除;许多商家把仁、义、德、信等作为字号,说明商标的命名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②正确。许多商家把仁、义、德、信等作为字号,刻写于牌额之上,公之于众,反映了工商业者重视商业信用的宣传,③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政府对商业的监管,④不符合题意,选项B排除。综上分析,②③正确,故答案为C。 6.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百年树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工作者,省市一线名师,愿意分享优质资源给所有需要的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