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一体,诗禅融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4 作者声明 本论文是自己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撰写的。论文的完成经过了选题、查阅积累资料、撰写读书笔记、拟写论文提纲、撰写初稿、形成定稿等环节。论文所引用或参考的内容均已标明出处。我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对本论文负责。 签名: 年 月 日 论王维山水诗诗画一体,诗禅合一的特色 孙也涵 (玉溪师院成教院13级汉语言文学函授本科,学号:1302022) 【摘要】盛唐著名山水诗人王维,以其清新自然、淡雅幽远的山水诗而传诵古今。王维的山水诗,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的隐逸思想及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风格,并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即“诗画一体,诗禅合一”。在他的诗中,山水景物描写注重构图,画面呈现出色彩鲜明﹑动静结合﹑光影搭配和谐的特点;同时还融入禅宗思想,诗中动和静的描写都表现了一种空无意象,传达出一种淡远的意境,从而达到了诗画禅的完美融合。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诗画一体;诗禅合一 王维以诗闻名,而且擅长书法、音乐、绘画,曾师法画家吴道子,又融合李思训的画法,创造了萧疏淡雅的水墨山水画,被称为南宗画派之祖。他的山水诗创作,继承了陶渊明的隐逸思想及谢灵运的创作风格,以画家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以禅宗的审美观去聆听自然界的音响,其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殷潘《河岳英灵集》⑴),沈德潜也称其诗:“不用禅语,时得禅理”(《说诗啐语》),可见他的诗中充满画意、禅趣,那究竟其山水诗中诗、画、禅的关系如何呢? 一、 诗画一体 王维是一位诗歌、绘画、音乐、书法兼长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他在诗歌创作时,比一般诗人更能精确地、细致地感受到和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响以及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并将之诉诸笔端。也更会用辞设色,注意诗歌音调的和谐。所以在他的诗中,有画的意境,有音乐的流畅,有书法的变化。苏轼评价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史鉴类编》则将王维的诗称为“有声画”,说“王维之作,如上林春晓,芳树微烘,百啭流莺,宫商迭奏”。 作为盛唐山水诗的代表诗人王维,他与孟浩然共同开创了山水诗创作的鼎盛时期,后人常将两人相提并论,称为“王孟”。对比两人的创作,“王以高华精警胜,孟以自然奇逸胜”(林昌彝《海天琴思录》),王维的山水诗“诗中有画”“诗中无我”,而孟浩然的山水诗是“诗中无画”“诗中有我”。这种区别是有原因的,在历史上,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他自己也曾经说过“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2)他用画家独特的视角来观察自然,把最具有画意的山水写入诗中,创作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⑶的独特意境。同时,他还注重诗中景物搭配的层次感,最终使他的诗“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沧浪诗话》) 首先,在景物描写中,注重构图。 中国的绘画,特别注重画面的层次感,画家用自己的灵感来组合画中出现的景物,创造出和谐一体的画面效果。南朝谢赫的《画之六法》中就曾经提出过“经营位置”,并且还说“经营位置”是绘画的总的要求。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一幅成功的山水画,布局与层次结构是非常重要的,王维就是像这样来做的,在他的山水诗创作中,同样注重景物结构的和谐统一,例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爰。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寒秋时节,山色变得越来越苍翠,溪水却日复一日潺潺流淌;日近黄昏,诗人拄杖立于柴门之外,聆听暮蝉的鸣叫;渡头上夕阳正要落入水中,村庄里一股炊烟徐徐升起;这时醉酒的朋友来了,在我面前狂歌。寒山、秋水,一动一静;落日、孤烟,一上一下;倚仗听蝉的老人、醉酒的朋友,一个悠闲、一个不羁;再配上山涧溪流的水声,暮蝉的鸣叫声,醉酒人的狂歌声……这不光是一幅静谧优美的山水田园图,更是一部有声有色的电影。意境闲适、率性、有趣,浑然一体。 这首诗完全是一片画景,在这幅画景中,有山、有树、有水、有日、有人、有烟,所有的一切共同组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一片水墨不着色画”(王鏊《震泽长语》)。整首从柴门来写,站在柴门口,远远的看见秋天的河水,近处是渡头、村庄及炊烟,由远景写到近景,表现出布局的美,正如陆时雍《唐诗镜》中所评:“三四句意志犹夷。五六句佳在布景,不在属词”。诗中, 有“渡头”,有“墟里”;有“落日”有“孤烟”,而且相映成趣。后唐画家李成说过:“凡画山水,先立宾主之位,次定远近之形。然后穿凿,摆布高低。”(《山水诀》)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景物描写来突出主人公的形象,景物是主人公的陪衬物,主次分明,高低起伏,布局显得十分恰当,这种布局在《新晴野望》中也有表现:“郭门临渡头,

文档评论(0)

151****01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