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的并发症及护理.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静脉输液护理专家 注册护士 护理理科学士 具有一年静脉输液治疗经验(静脉输液的实践时间在1600h以上) CRNI –认证的静脉输液注册护士 静脉输液护士资格 加入时必须是注册护士 具有本科学历 具有2年以上内外科护理的临床经验 教育要求 * 进展 PICC置管技术的进展 传统的穿刺法:操作简单、时间短、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高、成功率低 塞丁格穿刺技术:先用小号穿刺针进入血管,放入导丝,沿着导丝穿入皮肤扩张器,递入PICC,成功率有一定的提高,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但操作时间长,穿刺器材增加。 塞丁格技术加超声引导:大大提高成功率,穿刺部位移到肘以上,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降低穿刺的风险,降低对血管的创伤,但操作时间长,器材增加。 * PICC置管技术的未来发展 塞丁格技术加超声引导技术 导管跟踪系统加导管前端定位系统 家庭病床、家庭护理,上门置管,提高PICC置管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 谢谢! * * * - * k * - * k * 穿刺入动脉 处理: 拔管、加压包扎止血 * PICC穿刺后的并发症 机械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 化学性静脉炎 导管漂移 导管感染 导管堵塞 拔管困难 * 静脉炎的分级标准 0度:无临床症状(体征); Ⅰ度:红(疼或不疼)、肿(疼或不疼)、静脉无索条改变、触摸无硬结; Ⅱ度:红(疼或不疼)、肿(疼或不疼)、静脉有索条改变、触摸无硬结; Ⅲ度:红(疼或不疼)、肿(疼或不疼)、静脉有索条改变、触摸有硬结。 PICC穿刺后的并发症 * * * 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后出现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15.15%,常发生PICC置管后1w内,以穿刺后48-72h(3-5d)多见,好发于穿刺点上方8-10cm。它是由于各种机械性刺激损伤静脉壁而出现的炎症反应,属于急性无菌性炎症。 机械性静脉炎 * 机械性静脉炎 原因 1、选择导管的型号和血管的大小不当 2、导管置入困难 3、导管未达到预期的位置 3、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 处理 1、热敷或超短波治疗,2-4次/日 2、休息,抬高患肢,鼓励患者适度活动肢体 3、避免激烈运动 4、若三天后未见好转或更严重,应拔管 5、金黄散外敷、喜辽妥软膏外涂 * 机械性静脉炎 预防 正确评估置管部位,最佳穿刺点为肘窝下2cm 的位置。 合理选择置管的时机,最好选择在化疗前2d给予置管。 正确摆放置管体位。熟练掌握穿刺技巧 B超引导下置管,根据声像图动态了解导管尖端的位置,使置管更为顺利。 早期干预,防患于未然。 * 血栓性静脉炎 原因 1、选择导管的型号和血管的大小不当,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导 管外周形成血栓) 2、穿刺时损伤血管的内膜(血管内膜形成) 3、封管的方法不规范,导致血栓形成 4、PICC导管较长又长期漂浮在血管中,会使血液形成涡流而产生微血栓 处理 1、暂停输液,热敷 2、尿激酶溶栓 3、成人导管4F、儿童3F ,定时测量臂围(若大于2cm ) 3、拔管 * 静脉是脆弱的 经研究表明:血管穿刺次数太多,血管内膜的损伤很难修复 -50%修复不好 -100%不能恢复到原来状态 后果:血管内部凹凸不平,血流在某一段血管不畅,影响流速,并可能成为老年血栓的导致因素之一 * 化学性静脉炎 原因:刺激性药物、PH/渗透压超出正常范围、不合理的药物稀释、快速输注、留置时间与导管尖端的位置 预防:确认导管尖端的位置、充分的血液稀释、合理的药物稀释、滤过器的应用、戴无粉手套 处理:严重者拔管 * 导管漂移 原因:与导管过细、病人活动过度、血管收缩、血液流动、体位改变引起胸腔压力改变等因素有关 症状:滴速减慢,输液泵警报,无法抽到回血 处理:根据导管尖端的位置进行处理 * 导管感染 PICC置管术后继发感染和败血症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3%-10%。静脉导管的感染占医院感染的13%。 CDC导管感染的定义:导管入口处红肿、硬结、流脓。面积在2cm2内。 出现局部感染症状或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和血象升高,应高度怀疑导管相关感染,应先做局部培养,再拔管。 * 原因 1、与无菌技术有关 2、与不及时换药有关   3、与病员的身体状况有关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