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身学新.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鼓力,右二七, 坐伸脚,手挽足距各七,伸缩二臂各七也”。 * 华佗的五禽戏,对后来武术象形拳,如猴拳、螳螂拳、蛇拳等中的某些象形动作,影响很大,如在武术的形意拳中取了龙的搜骨之法、虎的扑战之勇、猴的纵身之灵、鹰的捉拿之精,蛇的拨草之巧、燕的取水之能、马的奔腾之势等等十二种动物的形态溶入演练之中,追求“物我合一”的境界,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五禽戏”是把单个仿生导引式,如《庄子·刻意》中所说的“熊经鸟伸”以及《导引图》中所说的熊经、鸟伸、猿阘、鸱视、虎顾等,加以提炼,连成套。 导引健身术式从单个发展到成套即套路式,是一种质的飞跃,因为成套术式更能使人用于全面的锻炼身体,也易于传播和流行。 * (三)八段锦的出现和流行 八段锦最早见于宋人洪迈所编的《夷坚志》 到宋代,导引健身法已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和术式体系,一些养生家把繁琐且不易掌握和运用的导引术进行简化,创编出了八段锦,八段锦分为八段简单易行,且顾及全身各个部分,前后连贯且可以反复练习。并且动作规范化、程序化、歌诀化,易于记忆。八段锦这种形式以后有了迅速发展,又出现了“四段锦”、“六段锦”、“十二段锦”、“十六段锦”、“二十四段锦”等等,形成了一个八段锦系统。成为导引法中相对独立的一个分支。八段锦对相应脏腑经络有较好的作用,长期练习有调理脾胃、理三焦、祛心火、固肾腰等作用。能起到全面健身的作用。深受人们的欢迎。 * * 八段锦八式分别是: ①两手托天理三焦 ②左右开弓似射雕 ③调理脾胃须单举 ④五老七伤向后瞧 ⑤摇头摆尾祛心火 ⑥两手攀足固肾腰 ⑦攥拳怒目增气力 ⑧背后七颠百病消 * (四)《易筋经》和太极拳的出现 明清时期《易筋经》与太极拳的出现是导引健身术发展的一次飞跃。 * 1 《易筋经》 《易筋经》虽署名西竺达摩祖师著,但据清代著名经济学家凌廷堪的考察,认为是明代天台紫凌道人假托达摩之名而作。作于明代天启年(1624)。“易”是改变的意思,“筋”是筋骨,“经”是方法。“易筋经”作者明确指出,通过锻炼,“缠绵之身,可以立成铁柱”,就是使萎弱的身体变得强壮。它是通过呼吸、意念、姿势,来通经活血,从而改善内脏器官功能,进而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健身法。 * * 在《易筋经·十二图势后记》说:“此功昉 (起始)自释门”。即来源于佛教。从内容上来看是释家吸取道、儒、医等各家健身、养生、治病、导引的精华而创作的,是融道儒医导引功理、功法于一身的强身壮体的经典之作。 * 《易筋经》的练习对于姿势、意念、呼吸 的要求非常严格。分为十二势: ①韦驮献杵 ②横担降魔杵 ③掌托天门 ④摘星换斗 ⑤倒拽九牛尾 ⑥出爪亮翅 ⑦九鬼拔马刀 ⑧三盘落地 ⑨青龙探爪 ⑩卧虎扑食 ⑾打躬击鼓 ⑿掉尾摇头 * 2 太极拳 太极拳早期因其动作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而称“长拳”。也有取绵绵不断之意称“绵拳”。还因其含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和五步(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而名“十三式”。 * (1)太极拳的起源 十八世纪末,山西王宗岳用《周子全书》中阴阳太极哲理解释拳义,著《太极拳论》,从此,普遍采用“太极拳”这一称谓。据说太极拳创始人有①南北朝梁拱月②唐代许宣平③元末明初张三丰④明朝末年陈王庭.据考证比较可靠的是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世陈王庭(公元170 0-1680)。 * (2)太极拳的流派及特点 1、陈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庭。这个时期主要指从明末清初的陈王庭至陈长兴,经过五代相传,完成了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演变。代表著作有《拳经总歌》《太极拳十大论》。共五路,现存只有一路、二路。特点:架式宽大低沉,运行螺旋缠绕,强调由松柔入、运柔成刚、间或归柔、间或发力、跳越振足等动作。 2、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蝉(1799-1872)河北永年县人,在陈家沟从师陈长兴练功十八年。曾打败许多拳师,被誉为“杨无敌”。后去掉繁难动作,改陈式拳为姿势简单、不纵不跳、柔和易练。后又经其子杨班候、杨建候,其孙杨澄浦才改编成现在流行的样式太极拳。特点:架式舒展、动作和顺、姿势美观大方,要求绵里藏针。 3、吴式太极拳:创始人:吴鉴泉(1870-1942),满族人。其父全佑从学于杨露蝉、杨班候。全佑传其子鉴泉。后来鉴泉从汉姓吴。吴鉴泉从杨式太极拳演化成吴式太极拳。其架式以柔化著称。有小巧细腻、斜中求直。特点:以柔著称、小巧细腻、斜中求直。 4、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1812-1880)初学于同乡杨露蝉,武禹襄把此拳套路发展成为与陈式风格不同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