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可编辑修改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1.气阴两虚证:倦怠乏力,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苔薄或花剥,脉细数或沉细。
2.肝肾阴虚证:头晕耳鸣,口干咽燥,腰膝酸痛。两目干涩,舌脉: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或沉细。
3.脾肾亏虚证: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腰膝酸软,口干不饮,大便不实,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兼证
1.痰瘀证(贯穿于疾病始终)
症状:舌色暗,舌下静脉迂曲,瘀点瘀斑,脉沉弦涩。
2.湿热证
症状:兼见尿频、急迫、灼热、涩痛,舌苔黄腻,脉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水肿
1.评估水肿程度,监测体重、腹围。
2.观察排尿的次数和量,使用利尿剂者观察电解质和生命体征变化。
3.阴囊水肿者可局部垫起,避免受压;严重胸、腹水时取半坐卧位。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肾、内分泌等穴,耳部水肿患者禁用。
(二)皮肤瘙痒
1.着柔软棉织品,避免化纤、羽绒、羊绒等织品,沐浴或泡脚时水温40℃以下。
2.修剪指甲,指导患者勿搔抓皮肤。
3.遵医嘱给予中药涂药。
4.遵医嘱中药药浴,药液温度在40℃以下,药浴时间要短,以20分钟为宜。
5.遵医嘱中药熏洗,皮肤破溃者禁用。
(三)泡沫尿(蛋白尿)
1.观察尿泡沫多少及消散时间。
2.注意观察发热、劳累等因素对患者蛋白尿的影响。
3.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肾俞、脾俞、气海、三阴交等穴。
(四)恶心呕吐
1.保持口腔清洁。
2.舌面上放鲜姜片,以缓解呕吐。
3.口中氨味者,予以冷开水或饮柠檬水漱口。
4.遵医嘱艾灸,取膈腧、胃腧、神阙等穴。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内关、合谷等穴。
(五)头胀肢乏
1.定时血压监测,高血压危象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立即报告医师。
2.保持大便通畅,勿屏气或用力排便。顺时针按摩腹部。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三阴交、足三里、风池、百会、太阳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脑干、神门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2.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3.艾灸(详见附录2)。
4.中药涂药(详见附录2)。
5.中药药浴(详见附录2)。
6.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保证病室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2.做好个人卫生。
3.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程度进行评估,定期监测血糖。采用中低强度的有氧耐力运动项目,如步行、慢跑、骑车等。
4.指导患者进行中医养生功的锻炼,如八段锦、太极拳等。
5.透析前健康教育。让患者充分了解透析的最佳时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方式的适应症、禁忌症、优缺点等。
(二)饮食指导
加强个体化饮食管理,记录出入量。
1.气虚证:宜食补气的食品,如瘦肉、白扁豆、鹌鹑等。
2.血虚证:宜食补血的食品,如动物血制品、红皮花生、黑豆等。
3.阴虚证:宜食清凉类的食品,如银耳、莲子、玉竹等。
4.阳虚证:宜食性质温热、具有补益肾阳、温暖脾胃作用的食品,如鸡肉、韭菜、生姜、干姜、花椒等。
5.血瘀证:宜食活血化瘀的食品,如玫瑰花、油菜等。
6.痰湿证:宜食化痰利湿的食品,如木瓜、荸荠、紫菜、扁豆、红小豆、包菜、薏苡仁、鲫鱼、鲤鱼等。不宜多吃酸涩食品,如柚子、枇杷等。
7.湿浊证:宜食祛湿化浊的食品,如花生等。
8.减少粥和汤的摄入,饮水量应根据患者每日尿量而定,一般以前一日总出量加500ml水量为宜,增加动物蛋白的摄入。
(三)情志调理
1.多与患者沟通,使其了解本病与情志的关系,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
2.护理干预,存在颅内出血的危险时,应立即报告医生,观察患者有无抑郁、焦虑症状,针对不同的情志问题,采用释疑解惑、以情胜情等方法进行干预。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 科室: 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 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ID: 文化程度: 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 否□
证候诊断:气虚证□ 血虚证□ 阴虚证□ 阳虚证□ 血瘀证□ 痰湿证□ 湿浊证□ 其他:
护理效果评价
主要症状
主要辨证施护方法
中医护理技术
护理效果
水肿□
1.水肿的评估□
2.尿量观察□
3.局部皮肤、体位□
4.其他护理措施:
1.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2.其他: 应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