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老师学习《梁家河》读后感与心得体会 .docVIP

学校老师学习《梁家河》读后感与心得体会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校老师学习《梁家河》读后感与心得体会 好学 吃苦 担当 爱民   ——读《梁家河》有感XX高中第一党支部 罗学智 静心通读《梁家河》一书,一个热爱读书、乐于吃苦勇于担当、勤政爱民的青年习近平形象逐渐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一、热爱读书  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七年除了劳动之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他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文学经典,能找到的我都看了,到现在脱口而出的都是那时读到的东西。” 读自己从北京带来的书《十万个为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静静的顿河》、《母亲》等,看完这些书,他并不知足。在一个难以读到名著的时代和地方,他能到处找书读,《浮士德》、《红与黑》、《战争与和平》、《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许多经典都是他宝贵的精神食粮。后来习近平同志从担任最基层的村支书扎扎实实一步步走到担任党、国家和军队最高领导职务,出席国内外各种场合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准确得体文雅,很好地彰显了大国领袖的风范,这都得益于他当年在梁家河的大量读书。  二、吃苦耐劳  1969年,15岁的习近平下乡来到梁家河直到22岁离开,度过7年最艰苦也是最有意义的青春岁月。在打坝造田时,一天下来,手上全是泡。第二天还得照旧干,泡磨破了就开始流血,直到后来手上磨出了老茧。农历二三月,在寨子沟打水坠坝,他卷起裤管光着脚,站在刺骨的冰水里干活。有时要从清晨干到深夜。人们对干活不”撒奸儿”的习近平竖起了大拇指:”好后生”!当时的陕北窑洞里,不仅有虱子、跳蚤、老鼠、蝎子,甚至还有蛇出没。就是这么苦,习近平都曾经做好长期在梁家河生活的准备。三、勇于担当 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从大城市北京“逃离”到陕北小村庄梁家河,面对种种落差,习总书记由刚到梁家河迷惘、彷徨到坚定信念、为民办实事,不等不靠不要,先后带领群众打淤地坝、建沼气池、办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解决群众最迫切的需要;身先士卒,挽起裤管带头跳进冰碴子中打坝;建沼气池时,亲自检查导气管,粪水溅了一脸也来不及擦,经过自己的苦干实干,逐步赢得了梁家河乡亲的信任和支持,逐步成长为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当担当成为习惯,曾经牵挂的人永远都不会忘。四、心系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一心为民的情怀和埋头实干的作风一直萦绕着我的心头。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就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带头做什么,群众盼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于是他就带领村民打井,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他也以干活从不“撒奸儿”的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真诚拥戴。  习近平说:“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都是黄土地的儿子。”这是青年习近平的自画像。也是我们心目中坚毅、正直、果敢、智慧、仁厚的习近平。

文档评论(0)

东信手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