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名义GDP(货币GDP)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 实际GDP是用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四、名义GDP和实际GDP 实际GDP= 名义GDP GDP折算数 (3)实际GDP与名义GDP的关系 GDP折算指数 = 名义GDP / 实际GDP×100% GDP折算指数 是名义GDP 和实际GDP的比率。 五、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 ——投资恒等式 两部门系指一个假设的经济社会,其中只有消费者家户和企业即厂商,因而不存在企业间接税。为使分析简化,再先撇开折旧,这样,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都用Y表示。在两部门经济中,没有税收、政府支出及进出口贸易,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收入的构成情况将是这样: 从支出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即: Y = C + I 从收入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总收入。公式为: 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 Y = C + S 由于 C + I = Y = C + S,就得到 I = S 储蓄—投资恒等式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 ——投资恒等式 在三部门经济中,引入政府部门,因此,收入的构成如下: 从支出的角度看 Y = C + I + G 从收入的角度看 Y = C + S + T 当 C + I + G = C + S + T 即 : I + G = S + T 或: I = S + (T - G) 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式。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 ——投资恒等式 三部门经济加进一个国外部门就成了四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由于有了对外贸易,因此国民收入的构成如下: 从支出的角度看 Y = C + I + G + (X-M) 从收入的角度看 Y = C + S + T + Kr (Kr代表本国居民对国外的转移支付。) 这样,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就是: C + I + G + ( X – M )= C + S + T + Kr 即: I + G + ( X – M )= S + T + Kr 或: I = S + (T - G) + ( M– X + Kr ) 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式 其中,S表示居民私人储蓄,(T-G)表示政府储蓄, ( M– X + Kr )表示外国对本国的储蓄。 当M+ Kr X ,外国对本国收入大于支出,于是就有了储蓄。 *本章第二节、第三节的内容在讲第六章内容的时候再讲,大家可以先预习。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第一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 本章主要介绍衡量宏观经济活动的基本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和价格水平,说明它们的含义、统计与核算方法,并且从宏观经济运行的结果介绍国民收入恒等式的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超星学习通 群芳谱-《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鉴赏(长安大学)尔雅网课答案.pdf
- 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3篇范文.docx VIP
- 《抽样检验培训教材》PPT课件.ppt VIP
- 2021高考作文写作素材:世界八大哲学家的名言+事例.docx
- 《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教学资料:教案资料汇总.doc VIP
- 十进制加减可逆计数器的设计.pdf
- 华为手机结构件可靠性测试方法和要求.pdf
- 机械振动与冲击人体暴露于全身振动的评价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134411-2007.doc
- 橡胶胶管、硅胶密封圈、橡胶垫片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pdf
- 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课本知识点(外研版三年级起点).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