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乐东县尖峰中学石天奇 1.十月革命哪一年取得胜利? 链接知识 2.苏联何时成立的?最初有多少个加盟共和国?后来发展为多少个加盟共和国?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经历了哪两个时期? 4.“斯大林模式”有何弊端? 政治 政治上: 经济上: 重视重工业的发展,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个人崇拜严重,缺乏社会主义民主 链接知识 热身新课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阅读课文:了解①苏联经历了哪几位领导人的改革?这些改革有哪些主要的内容?结果如何? ②苏联解体的经过和标志性事件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解读新课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乱” “僵” “跨” “苏联改革三部曲” 一:赫鲁晓夫改革 (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度发展重工业使人民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国民经济》 ●开始: 年, 上台开始改革 ●原因:为革除 时期存在的弊端 ●措施: ●结果:失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 了 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高度集 中的 体制,后社会矛盾突出, 1964年,赫鲁晓夫被 。 赫鲁晓夫改革 斯大林 斯大林 政治经济 下台 1953 赫鲁晓夫 思考2:如何理解赫鲁晓夫的改革把苏联改“乱”了? 体制未变,小修小补无济于事 1964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的政治经济政策做了一些调整 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成为苏共中央总书记,此时的苏联已经病入膏肓,政治极度腐败、经济大幅下滑、民族矛盾公开尖锐化……社会发展已经到了不改革就难以为继的历史关头。戈尔巴乔夫借鉴和吸收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经验和教训,开始对苏联社会进行一场艰难而又雄心勃勃的改革。 二、苏联的解体 阅读教材61页,说一说: (1)戈尔巴乔夫首先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哪里?成效如何? 戈尔巴乔夫首先在经济方面改革,结果失败,造成经济的混乱,人民生活水平进一笔下降。 (2)后来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向哪里?结果怎样?表现如何? 后来转到政治领域,结果造成政治混乱,表现:①权力分散;②民族矛盾尖锐,加盟共和国分离趋势加强。 1、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方面的改革没有成功,在经济混乱的情况下,主观的把改革转向政治方面,想通过政治改革来促进经济改革,结果政治改革导致国内局势更加混乱,苏联解体趋势加强。1991年八名苏联高官发动了政变,想要挽救苏联,即“八一九事件”。 想一想:苏联高官发动“八一九事件”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吗?此事件对苏联的影响是什么? ①目的:阻止苏联解体②没有达到目的③影响:“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的解体是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面对混乱的局面,戈尔巴乔夫已无法控制,在1991年8月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放”。 动脑筋: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 “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事变后叶利钦掌握控制了全局,但它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等 1991年12月21日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协议,苏联实际上解体。 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的职务,将核武器的控制权交给叶利钦。 苏联历史结束。 苏联解体有两层含义: 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 二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体制改革 历史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外部原因: 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没有找到一条适合 自己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苏联是亡于 政而非亡于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