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名人典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阳名人典故篇 高廷瑶——清代断案高手 闹市区 铜塑像 乌当区新添寨步行商业街,热闹的德克士前,一尊人物塑像站立在此,正面对着新添大道的车水马龙,背后是安宁祥和的休憩区。 这尊塑像人物身穿清代官服,头戴顶戴花翎,手捋长须,神态安详,浓眉大眼,一脸正气。从人物脚下石墩刻字上可以看出,这尊塑像为高廷瑶。铜像由贵州省雕塑院李钢院长创作,人物生平由著名军旅书法家肖茂光将军书。 从罗登宜《嘉道循吏—— 高廷瑶》一文中,或许能提供答案:“(高)七年(公元1802年),选授安徽庐州通判,调凤阳通判,升凤阳同知、平乐知府。后调广东肇庆、广州府,署肇罗道。”不仅“简历”不错,高廷瑶为官观念先进,重视民众,刚正不阿,安抚苗民起义、以和平方式平息时态;为民请命免除赋税宿州赈灾、安徽休宁县分期遣散棚民数十万等等,都是其为官期间所立功劳。 “简历”漂亮,有自己一套为官为人之道,让高廷瑶成为当时官场有作为的“父母官”,被誉为“嘉、道间循吏冠。” 明察秋毫 判案高手 为官时做实事,不是高廷瑶被后世提起时唯一的关键词,让人对他其人产生兴趣的是:在刑侦技术手段落后的古代,他却是某一程度上的“福尔摩斯”,从细微处洞察事情真相,从常情常理出发还人以清白,以事实为依据是非分明,公正判案,明察秋毫。在高廷瑶留给后世的《宦游纪略》中就记录了不少他曾经办理的案件,时隔两百年,这些案件如今读来,对于侦探小说迷们来说,也是十分精彩的悬疑小说。 道光七年,高廷瑶辞职还乡,筹集资金建立北衙学院,热心地方教育事业;而他《历官信谳录》和《宦游纪略》两本书,不仅记录个人为官所见,对于所反映的清代中后期官场和社会现状,也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在20世纪30年代,高家人不少参加革命或支持革命,在时代变化中继续着新的故事。 马士英——“历史欠他个清白” 据历史资料,马士英(约1591~1646),字瑶草,贵州贵阳人,明末凤阳总督;南明弘光朝内阁首辅。“万历四十四年,与怀宁阮大铖同中会试。崇祯三年,迁山西阳和道副使。五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 这样一位“简历漂亮”甚至影响了一时历史走向的人物,留下的相关遗迹不多。 据2014年9月5日《贵州政协报》上李峰发表《贵阳马士英及其家族之兴衰》一文中提到,如今(马家留下的遗迹)在贵阳有踪可觅的只有贵阳城内“马家巷”和贵阳城北郊外的白云区“马家寺”。另,也有贵州学者指出,“马士英的花园宅邸,就在现在的马家巷。过去的马家巷是条专门前往马府的死胡同,马家巷也因此而得名。现在的马家巷,马府早已雨打风吹去,巷子被打通,一头连着毓秀路,一头连着黔灵西路。”(出自涂云林《老云岩的老故事 历史长河中的那些牛人》) 积极抗清壮烈殉国 马士英之所以“牛”,不止在于其“简历”漂亮,更在于他所在的时代是个风云变幻以至于真假莫辨的特殊历史时期,这种特殊性,甚至造成了马士英留在历史上的形象完全不一致。 《明史·卷308·马士英传》称其“为人贪鄙无远略,复引用大铖,日事报复,招权罔利,以迄于亡”。孔尚任《桃花扇》中的马士英更是活脱脱奸臣形象。 然而,顾诚《南明史》则评价“马士英固然不是救时之相,但把他列入《明史》奸臣传似乎过重。至于把他同阮大铖挂在一起称之为“阉祸”更是无中生有。”在《南明史》中描写到:清实录记载,顺治三年六月二十日,:浙闽总督张存任疏报:副将张国勋等进剿太湖逆贼,擒获伪大学士马士英、长兴伯吴日生、主事倪曼青。捷闻,令斩士英,其有功将士,所司察叙”。 在目前可查的历史资料中,马士英恪守明臣之职,积极抗清,清方档案证明,马士英曾经多次参加渡钱塘江攻余杭、富阳以及会攻杭州之役(见顾诚《南明史》),后被清军剥皮而死(1646年六月浙东兵败,马士英逃入四明山削发为僧,被俘就义)。对于南明来说,实属壮烈殉国。 “有气节”“更爷们”? 马士英之死,被当时他的政治对头东林党讽为“生怀瑶死怀草”,并在该党降清人士主导修撰的《明史》和其他野史中将马士英形象“抹黑”。然而,在咨询丰富的今天,不少网友也在各类贴吧中为其“喊冤”,甚至不少网贴以“痛惜”“历史阴谋”等为题,来分析曾经马士英为何“被黑”。 “马士英遍历封疆,对实务颇有才干。虽然不是什么奇才,但在明末士大夫们普遍无能的情况下,还是相当优异的。事实上,正是因为马士英的合格尽职,所以江南一直是未受农民起义军威胁过的世外桃源。”“他就算不是好人,也比批评他的人更爷们。”“与钱谦益等降清的东林党人相比,马士英至少还保存了一点基本的气节。”(涂云林语)在这些网贴中常见这样的评价。 而对马士英的另一评价,因时代更近也更具有参考价值。南明弘光两朝李清曾有《三垣笔记》卷下《弘光》,其中说:马辅士英初亦有意为君子,实廷臣激之走险。当其出刘入阮时,赋诗曰:“苏蕙才名千古绝,阳台歌舞世无多。若使

文档评论(0)

2001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