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专题知识讲座讲义.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特应性皮炎专题知识讲座;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原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瘙痒、多形性皮损并有渗出倾向。常伴发哮喘、过敏性鼻炎。“异位性”(atopy)本身的含意是:①常有易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倾向;②对异种蛋白过敏;③血清中IgE水平升高;④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婴儿期(0~2岁) 皮疹特点:面颊部瘙痒性红斑,红斑基础上针尖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密集成片,皮损呈多形性,境界不清,搔抓、摩擦后很快形成糜烂、渗出和结痂等,可迅速扩展至其他部位(如头皮、额、颈、腕及四肢伸侧等);不同月龄面部皮损的不同表现;轻度特异性皮炎;2.儿童期(2~12岁) 皮疹特点:皮损累及四肢屈侧或伸侧,常限于肘窝、腘窝等处,其次为眼睑、颜面和颈部。皮损暗红色,渗出较婴儿期为轻,常伴抓痕等继发皮损,久之形成苔藓样变。此期瘙痒仍很剧烈,形成“瘙痒-搔抓-瘙痒 ”的恶性循环。;掌纹症;眼睑湿疹;白色糠疹;3.青年成人期(>12岁) 皮疹特点:好发于眼周、颈周、肘窝、腘窝、四肢、躯干,某些患者掌跖部位明显。皮损常表现为局限性苔藓样变,有时可呈急性、亚急性湿疹样改变,部分患者皮损表现为泛发性干燥丘疹。瘙痒剧烈,搔抓出现血痂、鳞屑及色素沉着等继发皮损。;(一)必要条件 皮肤瘙痒(或父母诉患儿有搔抓或摩擦史)。 (二)辅助条件 1.2岁以前发病(4岁以下儿童不适用)。 2.屈侧皮肤受累史(包括肘窝、腘窝、踝前、眼周或颈周)。 3.有全身皮肤干燥史。 4.个人史中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哮喘或花粉症,或一级亲属中有过敏性疾病史。 5.有可见的身体屈侧皮炎(4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前额和远端肢体湿疹)。 诊断要求具备必要条件,同时至少满足3个辅助条件。 ;五、鉴别诊断;特应性皮炎;欧美专家共识:AD 的阶梯式治疗模式;;;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TCS)是特应性皮炎的一线药物,需从以下几点选择: 制剂强度:根据患者年龄、皮损性质、部位及病情程度选择足够强度激素制剂,以快速有效地控制炎症,减轻症状。 剂型:软膏:???燥皮损;乳膏:渗出或糜烂皮损。 频率:早期1~2次/日,炎症消退后减为1次/日,直至缓解,维持治疗。 疗程:连续应用≥2周,最长≤6周;然后2天/周维持治疗,最长16周。 剂量:轻度AD患儿维持治疗2~3次/周,婴儿每月15g,儿童每月30g,青少年或成人每月60~90g,未见系统和局部副作用产生。 特殊部位:面、颈、阴囊等皮肤皱褶部,皮肤较薄,经皮吸收能力较强,弱效或中效制剂,2次/日, 最长1周,之后采用间断疗法或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替代治疗。;多用于面颈部和皱褶部、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与外用激素联合应用或序贯使用及长期维持治疗。 剂量:通过监测患儿血药浓度稳定及安全,建议使用0.03%他克莫司软膏的最大剂量,2~5岁 (体重<20 kg)每次1g,6~12岁(体重20~50kg)每次2~4g,13岁以上(体重≥50 kg)是每次5g。 不良反应:早期使用时可能有局部烧灼和刺痛等不适。 先将药物冷藏10分钟,同时皮损处进行冷湿敷,再进行涂抹。 再涂抹药膏后进一步进行冷敷至不适感消失,一般2~3天可耐受。 禁忌证:不适用于皮肤有糜烂和溃疡处。;抗组胺药和抗炎症介质药物:用于瘙痒明显或伴有睡眠障碍者,可选用第一代、第二代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及肥大细胞膜稳定剂等。 抗感染治疗: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继发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时,选择抗病毒治疗。 糖皮质激素:原则上尽量不用或少用此类药物,对于重度-反复难治型的患者可给予,一般足量1~2周,病情控制后,在1~2周内减停。 免疫抑制剂:病情严重而常规疗法不易控制的反复难治型AD患者,可酌情选用环孢素、硫唑嘌呤等。;紫外线疗法: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和UVA1安全有效,光疗后注意使用润肤剂。6岁以下儿童避免全身使用紫外线疗法。 中医中药:应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施治。 心理咨询:在一些AD患者中,由于精神心理因素是病情加重的刺激因素,此时心理疏导也是重要的治疗措施。

文档评论(0)

132****57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432333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