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可编辑修改
图不好找,还是原来娃病的时候找到的,一直留着呢.发上来分享吧.有些针灸疗法能用上的 1山根(素髎) 2水沟(人中) 3锁口 4廉泉 5印堂 6三江 7睛明(睛灵) 8睛俞 9承泣 10太阳 11上关 12下关 13开关 14耳尖 15耳根 16翳风17伏兔 18风池 19天门 20颈脉 21喉俞 22大椎 23陶道 24身柱 25灵台 26中枢 27脊中 28悬枢 29命门 30阳关 31关后 32百会 33二眼 34尾根 35尾本 36尾尖 37后海 38会阴 39夹脊 40肺俞 41厥阴俞 42心俞 43督俞 44膈俞 45肝俞 46胆俞 47脾俞 48胃俞 49三焦俞 50肾俞 51气海俞 52大肠俞 53关元俞 54小肠俞 55膀胱俞 56卵巢俞 57子宫俞 58天突 59中脘 60神阙 61天枢 62膊尖 63膊栏 64胸膛 65肩井 66肩外髃 67抢风 68郗上 69肘俞 70前曲池 71前三里 72四渎 73外关 74内关 75阳池 76腕骨 77膝脉 78合谷 79涌泉 80前六缝 81肾堂 82环跳 83汗沟 84仰瓦 85膝上 86膝凹 87膝下(掠草) 88阳陵 89后三里 90解溪(后曲池) 91后跟(跟端) 92中付(太溪) 93滴水 94后六缝
狗穴位图!!!?
顺序分别是:序号 穴名 穴位部位 针法 适应症 头部 1山根 (素髎)鼻背正中有毛与无毛交界处,1穴 三棱针或毫针点刺或直刺0.2~1厘米,出血 中暑、休克、感冒、发热、中风 2水沟 (人中)上唇唇沟上1/3与中1/3交界处,1穴 三棱针或毫针点刺或直刺0.2~1厘米 中暑、咳嗽、休克、昏迷、中风 3锁口 口角后约0.5厘米,口轮匝肌后缘,左右各一穴 毫针顺口角微向后上方斜刺 面部肌肉抽搐或麻痹 4廉泉 下颌正中线上,喉头上方舌骨上缘交界的凹陷处,1穴 由下向上直刺2~3厘米 舌运动或分泌障碍 5印堂 两眼眶上突连线的中点处,1穴 毫针自上而下平刺1~1.5厘米或灸感冒、意识不清、癫痫 6三江 内眼角下的眼角静脉处,左右各1穴 三棱针点刺0.2~0.5厘米,出血便秘、腹痛、目赤肿痛 7睛明 (睛灵)内眼角上、下眼睑交界处,左右眼各1穴 将眼球向外推挤开,毫针直刺0.5~1厘米 结膜炎、角膜炎 8睛俞 上眼睑正中,额骨眶上突正下缘,左右眼各1穴 下推眼球,毫针沿眼球与眼眶之间刺入1~1.5厘米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炎、角膜溃疡
9承泣 下眼眶上缘中部,左右眼各1穴 上推眼球,毫针沿眼球与眼眶之间刺入2~3厘米 结膜炎、角膜炎 10太阳 外眼角后方凹陷处,左右各1穴 毫针直刺0.5~1厘米 眼病 11上关 颧弓上方与下颌关节突的关节囊内,左右各1穴 毫针直刺3厘米或艾灸 颜面神经麻痹、耳聋 12下关 颧弓下方与下颌切迹形成的凹陷中,左右各1穴 毫针直刺3厘米或艾灸 颜面神经麻痹 13开关 口角后上方咬肌前缘,左右侧各1穴 毫针向后上方或向前下方斜刺2~3厘米 牙关紧闭、面神经麻痹 14耳尖 耳廓背面尖端脉管上,左右耳各1穴 三棱针或小宽针点刺出血 发热、中暑、感冒、中毒 15耳根 耳根后方的凹陷中,左右耳各1穴 毫针向内下方斜刺3厘米 耳部炎症 16翳风 耳基部,下颌关节后下方的凹陷中,左右各1穴 毫针直刺1~3厘米 面神经麻痹,耳聋 17伏兔 耳基后1~2厘米,环椎翼后缘的凹陷中 毫针斜向后下方刺2~3厘米 破伤风、颈部疾患 18风池 环椎翼前缘直上部的凹陷中,左右各1穴 毫针直刺2厘米 感冒、颈部风湿 颈部 19天门 头部枕骨后缘正中,1穴 毫针平刺或向后下方斜刺1~3厘米 发热、癫痫、瘫痪 20颈脉 颈部旁侧面,颈静脉上、中1/3交界处,左右侧各1穴 小宽针顺血管刺入0.5~0.8厘米,出血中暑、中毒、肺充血 21喉俞 颈部腹侧,第3、4气管轮之间的两侧凹陷处 毫针平刺或斜刺0.5~1.5厘米慢性气管炎、肺热咳嗽 背腰和尾部正中 22大椎 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1穴 毫针直刺2~4厘米或艾灸 发热、咳嗽、前肢及肩部风湿症、扭伤
23陶道 第一、二胸椎棘突之间,1穴 毫针斜向前下方刺入2~4厘米或艾灸 前肢及肩扭伤、癫痫、发热 24身柱 第三、四胸椎棘突之间,1穴 毫针直刺或向前下方刺入2~4厘米或艾灸 肺热咳嗽、肩部挫伤 25灵台 第六、七胸椎棘突之间,1穴 毫针稍向前下方刺入1~3厘米或艾灸 胃痛、肝胆湿热、肺热咳嗽 26中枢 第十、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氨基的氧化.doc
- 氯气的性质优质.ppt
- 水母简单介绍.ppt
- 水泥企业隐患大排查常见隐患.doc
- 水肿病因机制.ppt
- 永久起搏器术后护理.ppt
- 汉语通论综合练习.doc
- 江苏省“十二五”精神专科医疗事业发展规划.doc
- 治疗室药品规范化管理DCA文档.doc
- 治脂肪肝有一个很巧妙的方法.doc
- 《GBT36067-2018信息与文献引文数据库数据加工规则》(2025版)深度解析.pptx
- 《GBT36112-2018政务服务中心服务现场管理规范》(2025版)深度解析.pptx
- 2025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英语试卷(含答案).docx
- 《GBT36068-2018中国机读馆藏格式》(2025版)深度解析.pptx
- 生产管理和成本管理战略与技巧实务专题.pptx
-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培训.pptx
- 周志华《西瓜书》课件.pptx
- 《GBT36113-2018政务服务中心服务投诉处置规范》(2025版)深度解析.pptx
- 企业项目管理的特征.ppt
- 护理交接班优秀个案分析.pptx
文档评论(0)